35年騎壞六輛自行車七輛摩托車
隈泉村地處山區,周圍的幾個村子也都在大山里,山頭連著山頭,村莊遍布山溝溝,村里的路況直到2006年才有所好轉。之前這些村子都是土路,一下雨泥濘不堪,不論刮風下雨下雪,劉慶民堅持出診給人看病,磕破膝蓋摔自行車摩托車是常事。30多年來,劉慶民騎壞了6輛自行車、7輛摩托車,村里公路通行的時候,劉慶民激動的兩晚沒睡著覺。
現在劉慶民的診所每天都特別忙,少的時候20多個病人,多的時候六七十個,感冒的、心臟病的,腸道疾病的,劉慶民的醫術在實戰中不斷提高,凡是能自己解決的,他都盡力幫忙,實在解決不了的就會趕緊幫忙把其送往縣醫院。從業35年來,劉慶民記不清多少次半夜外出行醫了,半夜里從熟睡中被叫起來是常事,“半夜來叫我,肯定是不能等了”,劉慶民從來都是第一時間趕到病人家里去,最開始沒有自行車的時候走著去,后來是騎自行車,最遠的村里距他家十五里地,方圓二十里的村子他走了不知道多少遍。“這片村莊本來就偏僻,病人遇上緊急情況能咋辦呢,一分鐘都不能耽擱。”
“病不能等,錢的問題不重要”
35年來,別的醫生都多多少少的給家里賺了些錢,而劉慶民因為欠條太多,經常使衛生室資金周轉不靈,只能從家里拿錢貼補衛生室。很多時候,妻子包現云養的羊剛賣的錢就被劉慶民拿去買藥了。包現云說也沒少抱怨過,“那時候覺得人家都出去打工掙錢家里也蓋了新房,我們家還是舊房子,有一年屋檐還塌了虧著沒砸著人”。但這么多年過去,尤其是劉慶民大病之后,包現云理解了丈夫的做法。“去年的時候他又得了腸道瘤,村里人知道了之后都來看他,也三百兩百的送了錢來,都是因為這些年他自己為下的,也挺好。”包現云回憶道。
這些年因為看病,劉慶民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少了很多,甚至都沒有陪妻子去縣城看過一次廟會,而他自己,也只是因為看病去過一次濟寧。劉慶民說起這些年對待家人,也是滿心的虧欠與愧疚。1992年,地里蟲子特別多,包現云去地里打藥不慎中毒,而當時劉慶民卻忙著給村民去看病,包現云也沒告訴他,等他給村民看病回來發現妻子臉色不對才察覺是農藥中毒,趕緊救治,但因為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直到現在包現云依然留下了偏頭痛的毛病。
手術之后,劉慶民的身體大不如前,為了能繼續服務家鄉的父老爺們,他說服兒子劉壯壯留在了家里的衛生室,29歲的劉壯壯像其他80后一樣,更希望能去城市里闖一闖,“當時在縣醫院實習,想著留在那里,一開始是不愿意回來的,但在這里呆久了,就發現這里的好了”。從兒子一開始在這里幫忙,劉慶民就把自己恪守的兩條原則告訴了他“沒錢也得看病,24小時出診”。現在,兒子壯壯和兒媳麗華都留在了劉慶民的身邊,幫他給人看病,有時候診所里忙的時候,壯壯和麗華也會去幫忙出診,鄉親們也都認可了這倆年輕人。但他仍然經常告誡他倆:“病人的病不能等,錢的問題不重要”。(新浪山東 侯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