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3歲的劉慶民是泗水縣苗館鎮隈泉莊村的一名鄉村醫生。從醫35年來,他一直堅持先看病后交錢沒錢也要治療的原則,為八個村的父老鄉親們看病。這八個村莊都地處山區,一些村民的家庭條件不是很好,常常在劉慶民這里打欠條,35年來,劉慶民的欠條攢了好幾個盒子,數額高達近十萬元,以致自己得膀胱癌時家里只有四千元存款,可就算這樣他都沒向鄉親們伸手要賬。
為了兄弟爺兒們放棄老師改作醫生
16歲那年,劉慶民高中畢業后成了一名鄉村教師,教孩子們語文課,每月可以拿九塊錢工資外加五個工分,收入在當地農村里算是高的?墒17歲那年發生的一件事讓劉慶民決定棄文從醫。那時山村的條件很差,沒有醫生,村里的人要跑15里路到別的地方去請醫生,或者到30里外的縣城醫院看病。1977年,村里有個孕婦難產大出血,情況很緊急,家屬去請醫生沒請來,便用推車送病人到醫院救治,可是剛走到一半的路程時,孕婦就因失血過多去世。劉慶民目睹了這整件事情,但是卻無能為力,他心里特別難過,想著自己要是懂醫術的話就可以為其止血,這讓他毅然決然地堅定了一個想法:學醫,給村里的人看!
其實在劉慶民決定學醫之前,他就經常給村里的人免費扎針,劉慶民自學了扎針的本領,后來父老鄉親們知道他會扎針后便經常找他打針,不用走十幾里路到外村看醫生了。決定改行后,他找到村里的一名中醫向其學習,經過8個月掌握了一些基礎的醫療知識。但是,隔行如隔山,盡管他已經能給一些病人做初步診斷和治療,還是有些病例讓他感到有點手足無措,無奈之下他再度來到附近的村里跟著一位姓王的大夫學了一年西醫,這才正式的開始了自己的從醫之路。
先看病后給錢,有錢沒錢都要給人看病
1979年,學有所成的劉慶民開辦了屬于自己的診所,診所開創之初,他就給自己定了兩個原則:先看病后給錢,有錢沒錢都要給人看。粫円24小時出診為病人看病。當時的診所就在他居住的土屋里,雖然很簡陋,但好歹是周圍幾個村里第一家診所,來看病的人很多,經過不斷的學習和經驗積累,劉慶民的醫術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讓他倍感欣慰。從診所成立起,劉慶民一心只想著怎么給村里人看好病,至于看病收多少錢從來都不是他最關心的事。那時村里的人都不富裕,盡管只要幾毛或一兩塊錢,但仍然很多人看不起病,“學醫不是圖賺錢的,能給的就給點,沒有的就算了!本瓦@樣,日子久了,來看病的都知道他不圖錢,就寫下欠條以后再還,日積月累,小小的診所已經攢了接近2000張欠條,約9萬元。這些欠條密密麻麻的堆滿了鞋盒子,最大的一筆一萬元,小的有幾毛錢,最早的一筆是1979年的,到現在都沒有還!澳檬裁催啊,這個一萬元的去年已經去世了,唯一的孩子也去了東北,老人家特別困難,那也得治啊,不然心里過意不去!眲c民說道。
這些欠條,劉慶民始終小心地保存著,不是為了去收債,而是這是鄉親們對他的信任,他和鄉親們的感情都在這些欠條里了。即使在患有膀胱癌最需要錢的時候,劉慶民依然堅決地打消了妻子想去要債的想法,“你敢去要!”劉慶民這樣說對妻子說。2009年,劉慶民被查出患有膀胱癌,到2010年動手術時,盡管已干了31年的鄉醫,可劉慶民的存款只有4000元。不得已,妻子把家里飼養的幾只山羊賣了,然后東拼西湊勉強湊夠了手術的費用。手術期間住院一周多,劉慶民沒有告訴鄉親們自己的病癥,依然接鄉親們問診的電話,被要求出診時,他就跟人說現在在開會呢,過兩天就回去了。手術后三天,劉慶民就出院了,當天就去出診給人看病了,村民看他臉色不好,他只回說開會急躁上火,沒有告訴鄉親們自己的病!白约菏莻大夫,怕說自己病了影響鄉親們的心情,這八個村就我一個醫生,我得堅持下去”,就算身體再難受,劉慶民依然熱情地給村民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