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濟南6月12日訊(記者 于瀟瀟)今天下午,山東省政府召開《山東省水土保持條例》有關情況解讀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山東水利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條例》規定山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將采取財政補貼、落實稅費優惠政策等方式,鼓勵、支持單位和個人按照水土保持規劃參與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
“我省尚有2.7萬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積需要治理,面廣量大,治理任務艱巨而緊迫,需要大量的治理資金,僅靠政府投入遠遠不夠,應當鼓勵公民、法人和社會組織通過多種形式參與水土流失治理,”發布會上,山東省水利廳水土保持處處長凌九平說,這樣不僅可以廣開渠道,增加水土流失治理的社會總投入,加快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的進程,而且還可以提高社會公眾的水土保持意識和法制觀念,形成良好的水土保持社會氛圍。
為了更好的吸引社會資金參與水土保持治理,《條例》第八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第三十二條又作了進一步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采取財政補貼、以獎代補、技術培訓、落實稅費優惠政策等方式,鼓勵、支持單位和個人按照水土保持規劃參與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
凌九平說,為落實好《條例》的有關規定,根據國家的有關政策,政府對民間資本參與水土保持工程建設堅持科學引導、積極扶持、依法管理、保護權益的原則,治理工程實行“誰投資、誰所有、誰管護”政策。民間資本投資人(不含無償捐贈資金)是民間資本水土保持工程建設的責任主體;縣級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行使監管職責。民間資本參與水土保持工程建設可采取資金投入、實物投入、勞力和機械投入和其他投入方式,同時鼓勵社會和個人無償捐資支持水土流失治理。
凌九平介紹,民間資本可以采取以下形式參與水土保持工程建設:一是以流域(片)為單元開展集中連片水土流失治理開發;二是采取承包、租賃、股份合作、拍賣使用權等方式對“四荒”資源進行治理開發;三是民營資源開發企業結合生產生活環境改善對周邊區域進行水土流失治理開發;四是結合水土流失治理進行的水土保持植物資源開發利用等。
同時,國家也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水土保持工程建設。按相關政策規定,中央和地方各類用于水土流失治理的資金對規劃范圍內民間資本水土保持工程建設給予支持;各類金融機構應按國家有關政策規定積極支持民間資本開展水土保持工程建設和水土保持植物開發利用;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應主動為民間資本水土保持工程建設提供技術服務支持,指導民間資本投資人做好治理工程設計和建設管理等工作;民間資本水土保持工程設施所有權和使用權,在規定的使用期限內,可依法和按照有關規定程序享有繼承、轉讓、轉租、抵押和參股經營等權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