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日,山東博物館發布“山東博物館藏甲骨保護整理與研究”項目取得的階段性重大成果。該項目由省博和中國社科院甲骨學殷商史研究中心合作開展,研究人員通過卜骨綴合(將甲骨拼接起來)確認了商代方國國名。
著名歷史學家、甲骨學家、古文字學家宋鎮豪介紹,此次項目共有四個新發現,其中就包括近10例新見字形。
研究人員還發現了一批新材料。如一批軍事性質的特指信物,有從兩頭穿過、可系繩佩戴的甲骨;人頭骨卜骨兩片,全球僅見15片,非常珍貴;一片卜骨記錄300頭牛祭祖的浩大場面;經技術人員綴合,發現一件48厘米長的大龜背甲,全國范圍內僅發現兩三件;孫文瀾舊藏的一片珍稀的牛肋骨卜辭,系1908年前出土,這一類刻辭海內外稀見,僅在美國和臺灣歷史語言研究所有發現。
新發現甲骨從內容上證實了前人推斷。如兩片卜骨的綴合填補了當年郭沫若先生推斷的“甲骨文‘十’的倍數必合書(把兩個字以上的詞合寫成一個字)”所缺的“九十”一例的證據(此前二十至八十已被確認);另有兩片卜骨的綴合,確認了商代方國的國名。
據悉,“山東博物館藏甲骨保護整理與研究”項目于2月10日正式啟動,預計4至5年時間完成。“這些只是階段性新發現,隨著項目的推進,將會有無數的新發現公布。”宋鎮豪表示。(許亞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