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魯晚報濟南5月15日訊(記者張頔 張璐) 15日本報對投資公司亂象的起底調查引起多方關注。“一無主管部門二無牌照管理”的非融資性擔保公司很容易成為非法集資的溫床,這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
記者了解到,我省即將針對非融資性擔保公司開展集中清理整頓,目前省金融辦正牽頭起草相關方案。“就像你們報道的那樣,非融資性擔保公司缺少實時監管,很容易讓非法集資鉆了空子。”
15日,省金融辦監管部門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擔保公司分為融資性擔保公司和非融資性擔保公司。從審批資質看,融資性擔保公司需要通過金融辦的前置性審批許可并獲得《融資性擔保機構經營許可證》后,才能在工商等相關部門注冊登記成立。而非融資性擔保機構尚未實行準入管理,在工商部門注冊登記即可成立,缺少金融部門的日常監管。
“針對非融資性擔保公司,我省將開展一次集中清理整頓,目前保險與擔保處正在研究起草相關方案。”該負責人稱,街頭的投資擔保公司有不少打著擔保旗號,實際上是不經營擔保業務的“名義上的”擔保公司,這次清理整頓就是針對這些從事非法吸收存款、非法集資、非法理財、高利放貸等違法違規活動或違規經營融資性擔保業務的擔保公司。
“為了加大清理整頓的力度,該行動將聯合多個部門一起進行。”該負責人表示,非融資性擔保公司要按其實際從事的主營業務,對公司名稱予以規范,標明其行業或經營特點,這方面要工商部門配合進行。如果在清查中發現非法集資的案情,將由公安經偵部門介入調查。
記者從工商部門了解到,目前全省有近2000家擔保公司,其中近500家為融資性擔保公司,其余為非融資性的。“省金融辦制定清理整頓方案后,我們會積極配合,將害群之馬清理出擔保行業。”省工商局一位負責人表示。
非法集資者將進黑名單
5月15日,按照公安部和省公安廳統一部署,全省公安機關組織開展“5·15”打擊和防范經濟犯罪宣傳日活動。15日上午在濟南市泉城廣場舉辦的主題活動中,打擊和預防非法集資成為民警宣傳的重點。針對目前出現的投資擔保公司亂象,公安部門稱需要多個部門聯合監管和治理。
投資公司和被投資企業往往是一家
“那些投資擔保公司的利息比銀行高很多,我感覺他們都很氣派,挺正規的。”15日上午在泉城廣場活動現場,一位中年婦女拿著民警發放的宣傳單有些疑惑。
“一些投資擔保公司確實看上去挺氣派,利息也是銀行的好幾倍,可是他們從事的有可能是非法集資的行為。”濟南市公安局局長劉新云向這位市民解釋。記者從省公安廳和濟南市公安局獲悉,近年來,我省非法集資犯罪呈多發態勢,其中城市中多以投資理財擔保公司偽裝。
按規定,擔保公司不得從事吸收存款、發放貸款、受托發放貸款、受托投資等活動,“但是一些擔保公司成立之初目的就不純,以擔保為幌子吸收存款,然后高息放貸。”濟南市公安局經偵支隊一大隊副大隊長褚洪泉介紹。
根據以往查處的案例,褚洪泉稱,不少投資擔保公司所謂的投資企業,其實際控制人和擔保公司的控制人是一個人。“投資企業只不過是讓群眾信任其公司的幌子,吸收的公眾資金并沒有投到企業里面,而是高息放貸或者自己揮霍。”
高息攬儲一般能支撐一年
為了掩蓋非法集資的本質,違法投資擔保公司必須采取表面合法的生產經營活動來欺騙群眾上當。為此,他們要承擔高額的運營成本,其中包括注冊資本、辦公場所租賃費、雇傭人員的成本等支出。
“一個中等規模的投資擔保公司運營一年的成本在百萬元左右,這就更加促使其想盡辦法吸收公眾的存款。”一位辦案民警說。一般參與投資擔保公司的投資人為了安全起見,最初基本上是短期的借款。“投資擔保公司在最初階段基本能夠及時兌現其承諾的高利息,從而贏得投資人的信任,讓其放心將錢放在公司,甚至進行追加。”
辦案民警稱,隨著更多人投錢,擔保公司就會計算其成本和獲益,一旦這種高利息無法支撐,整個資金鏈就會斷掉。“根據多個非法集資案件的查處,一般非法集資公司從成立到案發大約是一年的時間,如果拆借合適的話,時間可能會長,但是造成的損失會更大。”該民警說。
非法集資者常參與多起案件
據民警介紹,涉及投資擔保公司非法集資案件的人員,在職業構成上比較復雜,其中包括個體企業主、公司職員甚至政府工作人員。
“年齡構成普遍偏大,多為中老年人。因為這個群體相對擁有閑余資金,而且社會關系比較多。”民警說。特別是在一些城郊結合部,土地征用和房屋拆遷讓很多人手中擁有閑置的資金。從經濟利益角度考慮,投資擔保公司的利息比在金融機構存款高得多,而且現在投資股票風險太大,投資房地產時間太長,投資錢幣、郵票等專業知識又不夠,不少民眾將閑資轉到有高額回報的投資理財。“通過分析,我們發現有部分人參與到多個非法集資案件中,成為一個食利階層。”
據辦案民警稱,這部分人具有非法集資的經驗,一般會在非法集資案發之前將資金撤出,但是他們拉攏了更多人參與非法集資。據了解,濟南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將對非法集資案件中的違法人員設立黑名單制度,對其參與金融活動采取一定限制。
“對非法集資活動的監督和管理,涉及金融辦、公安、工商、稅務、金融、保險等諸多職能部門的管轄,這需要一個聯動機制。”褚洪泉說。
投資渠道窄錢該往哪放
受經濟形勢、行業政策、知識儲備、投資渠道等諸多因素影響,投資形式的選擇困難普遍存在。
手攥2000萬只能存定期
由于合作的鋼企虧損,林先 生在濟南經營多年的特種氣體運 輸企業受到極大牽連,他想轉行, 先后考察了餐飲、零售、現代農業 等多個行業,“有的(行業)不熟 悉,有的(項目)不合適”,至今仍沒有找準轉行方向。
林先生坦言,他多年攢下了2000萬元資產,絕大部分是現金, 但自己對理財一竅不通,絕大部 分資產只能在銀行存定期,相比運輸行業興盛的那些年,定期存 款的年收益讓他覺得很不劃算, 但又不知道錢還能投向哪兒。
“寶寶”收益下降 炒股又虧了
30歲出頭的濟南市民王欣在 一家事業單位工作,丈夫在國企, 每月收入除去還房貸還剩兩三千 元。去年底王欣發現了余額寶這 個“理財神器”,就把銀行賬戶的3萬塊錢轉了進去,最近余額寶收益率下跌,但每天還能有五塊錢的收益,“只要它的收益率能高出 活期存款10倍,我的工資還是會 轉到余額寶里。” 王欣在前些年買過股票、基金,奈何炒股虧了一筆,就再不愿碰了,“余額寶收益雖然不高,但現在沒有更好的渠道。”
擔心上當 只敢存銀行
65歲的濟南市民成榮寶幾年前就攢夠了50萬元的養老錢。“這些錢我全部放在銀行存成定期”,成榮寶說,現在養老金到賬后,除了取一部分日常開支,剩下的等湊夠1萬就馬上轉定期。成榮寶說,社會上的理財方式看上去不少,但老年人對這個寶那個金不了解,怕上當。把錢存在銀行,利息多少不重要,關鍵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