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探訪超市食品查詢終端:信息片段化不實用幾成擺設
齊魯網5月7日訊(記者 畢美娟) 最近《舌尖上的中國》又在熱播,而如何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也是近幾年從沒間斷熱議的話題。據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今日報道》報道,今年4月30日,山東正式啟動“食安山東”品牌引領行動,強調“逐步推行農產品產地證明準出、原產地追溯制度”,其實,在各大超市早就設立了食品安全查詢終端,但記者調查發現,如今這些終端設備幾乎都是擺設,沒有幾個人真正使用過。
記者走訪濟南的各大超市發現,一般的超市都設有兩種食品安全查詢終端,一種是商務局設立的肉菜追溯查詢系統,一種是工商局設立的食品安全查詢機。
記者:我手邊的是一臺肉菜追溯查詢系統,我手里有一個生肉的價簽,上面有一個條形碼,下面我來掃描一下看會出現什么信息。掃描之后出現的是條形碼、追溯碼以及商品名稱、經營者以及這件商品進場和交易的日期。我再點擊一下追溯碼,追溯信息包括這批生肉的產地,檢驗以及零售這三個方面的信息。
追溯信息顯示的僅是產地、檢驗機構和零售商的名稱,信息很簡單,并且系統只記錄生肉的相關信息,熟肉則無法查詢。
而設在收銀臺出口兩側的“食品安全查詢機”, 在記者駐足觀察大約60分鐘的時間內,沒有一個顧客前來查詢。
記者:您知道那個機器是干什么用的嗎?
顧客:不知道。
也有顧客表示,雖然知道機器的作用,但從來沒有使用過。
市民秦大爺:一般的問題不大我估計。咱看看只要不是過期食品就問題不大。
記者:從包裝上就能看出來是嗎?
秦大爺:是的。超市應該是比較安全,大超市這是,沒必要弄那些不安全的食品。
記者用買的飲料和酸奶在食品安全查詢機上掃描,查詢機上隨即顯示工商局的友情提示,包括商品名稱、營業執照、食品流通許可證及生產許可證的登記情況。超市工作人員介紹食品安全查詢機只限于廠家生產、有正規包裝的食品,超市自產、散裝食品等信息則無法查詢。
查詢終端不實用,登錄國家食品安全追溯平臺又如何呢?
市民趙女士:我掃了一些奶粉的二維碼以后,就出來一串數字,再點追溯,就說號碼位數不對,根本啥也查不到。
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所所長劉德軍:“他提供的信息是一種碎片化的,現在缺乏把這些碎片化的信息集成的一個統一的平臺,所以就造成了信息的分散,所以他提供的信息價值對消費者來說作用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