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霾的內容應該更具體。”17日下午,在山東省政協山東省總工會、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討論會場,省政協委員、省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袁策在簡單講述了對政府工作報告的理解后,直接提出了建議。
第一個發言的他為后面發言者開了頭,后面的發言者也都很直率。“雖然出臺了完善養老服務體系的意見,但很多細則落實不到位。”第二個發言的省政協委員、省委老齡辦副主任肖培樹三句話不離老本行,一開口就直言養老存在的問題。
當政協委員們講到問題時,參加會議的省政協主席劉偉不時低頭在紙上記錄著。
“現在的保障制度雖然對改善民生有很大作用,但還有一些低收入工人生活也很困難,而他們又達不到低保標準,保障也應該覆蓋到這個群體。”青島市工會副主席馮宇講的是低收入工人的保障問題。
“去年之前,人工耳蝸還只是國家財政拿錢,省市財政支持力度不夠。”省殘聯副理事長徐國勤說到這里,抬頭看了看坐在對面的省政協主席劉偉等。
“一個人工耳蝸多少錢?”劉偉也抬頭插話問道。“全國殘聯系統內集中采購,總費用在10萬元左右,醫院系統單獨用的話,可能在20萬左右。”聽了徐國勤的回答,劉偉又在紙上記錄下來。
“我講幾個具體的問題,報告第15頁,提出學校后勤服務社會化,但是學校食堂社會化要謹慎,安全還是第一,曾經有這樣的教訓。”省政協委員、濰坊市食藥監局局長李平開口一點“不客氣”。
“第17頁,便利城鄉居民子女就近上學,這可能是因為前段時間校車等問題的出現,現在很多鄉村學校硬件很差,要是把有限的資源像撒芝麻鹽似的,那就更無法保障了。還有第19頁……第22頁……”李平一連指出了數個“問題”。
在一個多小時的發言中,有11個政協委員發言,全部提出了“問題”。“這些委員講得真好。”在聽會中,不少“跑會”多年的記者們在會上“竊竊私語”,“會風真是變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