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改革”成為全民討論的核心話題和社會發展的焦點問題。全面深化改革如何落實?改革如何打破利益藩籬?這成為遍布全省各地和各行各業人大代表的關注重點。
每個章
都要跑四五趟
"審批改革今年有很大進步,但政策好更要落實好。"作為一名來自民營企業的省人大代表,山東海王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春彬對基層企業的生存狀態可謂"門兒清"。
楊春彬直言,基層企業遭遇的"玻璃門"、"彈簧門"一直存在,主要表現在審批手續異常繁瑣。
"2011年,我們進行房地產開發,從拿地到公司注冊,前后需要26個部門蓋章,為蓋章每個部門都要跑幾遍,找了科員找科長,找完科長找處長,層層都要簽字,每個章要跑四五趟,完成審批過程要跑不下百余趟。"楊春彬現身說法。
對審批項目全部進大廳,楊春彬舉雙手贊成,但現實操作中仍然存在不同部門審批項目相互打架的問題。"這還需要各級政府統籌解決,各部門不要只看到各自的部門利益。"
為此,他提出了"改進行政審批流程"的建議,就是要糾正行政審批中各部門各自為政的問題。
"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這被用來形容政策實施中雷聲大雨點小的現象。楊春彬建議,各項惠及民生的政策規劃山東大多制定完成,今年工作的主要精力應該放在政策的執行上。
零售是出廠價15倍
食鹽專營該取消
楊春彬還發現,很多部門的行政審批項目沒有存在的必要,完全可以取消。比如地震和氣象等部門的部分審批項目。
"有的審批雖然不是明文規定,比如很多部門要求提供無犯罪記錄證明,這個通過聯網很容易查到,完全沒有必要。"楊春彬說。
"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難。"當改革遭遇到既得利益,該何去何從?作為連任三屆的省人大代表,楊春彬省人代會期間從未請過假,每次提出建議和議案,都直指問題要害。
"再比如,食鹽專營已經完全沒有必要。"楊春彬一直在鹽業系統工作,對鹽業有深刻的認識。他認為,食鹽的供應非常充足,市場的力量完全可以保證人們的需要。
楊春彬說,目前我國只有煙草和食鹽沒有取消專營,但煙草可以提供巨大的稅收,食鹽取消專營的障礙完全在于部門利益的因素。
"食用鹽的出廠價是200元/噸,在零售環節,加碘鹽一般是1.5元/斤,即3000元/噸,到消費者手中的價格是出廠價的15倍。"楊春彬認為,這完全是壟斷造成的結果,"一家專門從事加碘防偽標志的企業,一年就能掙幾百萬元。"
部門利益糾葛
新技術推廣難
改革要打破壟斷,政府和市場要各就其位,市場能做好的,政府應該勇敢地退出來。這一點也得到了省人大代表、青島華通國有資本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姜培生的認同。
姜培生注意到,LED照明技術在我國的名聲并不好,但LED照明在技術上已經非常成熟,難以推廣主要是市場混亂。"改革看似是宏大的命題,但從小處著手最容易見到成效。"他主張,推廣LED照明應該從推廣LED路燈著手。
雖然LED路燈比傳統路燈節能70%,且維護成本低,但推廣起來并不容易。姜培生說,阻力很大程度上來自路燈管理部門,新技術大規模推廣可能造成財政撥款和人員編制的減少,"這帶來的利益沖突可想而知。"
"目前國家正在推行政府向社會購買服務,路燈作為公共服務完全可以交給社會來做,這不僅會節省大量財政開支,還可以把路燈作為一項公共資源充分開發,起到最大的社會效用。"姜培生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