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東煙臺95%垃圾用于發電
垃圾變廢為寶在山東煙臺將成為現實。日前,在位于煙臺開發區古現的生活垃圾處理場,該市投產的綜合濕解二期發電項目主體工程已經完工,主要設備已經安裝完畢,試運營完成后,明年將正式啟用。屆時,煙臺市區95%生活垃圾將用于焚燒發電,每年提供上網電量約7000萬千萬時。
據了解,綜合濕解二期發電項目采用“濕解+篩分+篩上物焚燒發電+篩下物堆腐+殘渣填埋”的綜合處理工藝。生活垃圾運到這里后,通過濕解預處理后轉變為熱值較高的燃料,然后投入鍋爐中焚燒發電。燃燒產生的蒸汽少量用于前端的濕解處理,其余大部分用于發電,整個工藝流程實現了機械化、自動化運行。
生活垃圾處理廠負責人介紹:“生活垃圾通過濕解、篩分后,焚燒物的含水率由均值47%降低到均值35%左右,熱值大幅提高,燃燒效果顯著提高,有害氣體得到有效控制,灰渣燃盡充分,并大幅減少到約10%。”各區的垃圾清運車將垃圾卸到9米深的地坑里后,垃圾將被傳送到消解罐中,蒸汽高溫蒸壓后,進入鍋爐進行焚燒發電。垃圾處理產生的電一部分將留于處理廠區自用,另外一部分則供給國家電網。
生活垃圾綜合濕解工藝是2005年由煙臺市環衛部門與煙臺潤達公司共同研發的垃圾處理工藝。2008年,煙臺生活垃圾濕解工程一期投入試運轉。項目投產后,生活垃圾的處理方式將轉向綜合利用為主,可大量節約垃圾處理占用的土地和運行費用,減少環境污染。2010年二期工程投入運行后,煙臺市區生活垃圾除了經過處理后剩余約5%的灰渣需要填埋外,其余95%全部實現綜合處理,每年可減排溫室氣體5.4萬噸,回收能源相當于6萬噸標準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