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訊員 呂穎超 王左
□本報記者 柳斌
近10年時間,獻全血13次,獻血小板69次,總計獻血量60200毫升,萊陽“獻血狀元”李升亭獻血的數量可謂驚人。如今的李升亭,又有了新的計劃,買輛三輪車,四處宣傳無償獻血。
近10年時間
獻血6萬余毫升
李升亭今年54歲,曾經是萊陽棉紡廠一名下崗職工,生活充滿了波折,而他無償獻血的經歷更是耐人尋味。2003年的一天,李升亭第一次從工友那兒聽說了“無償獻血”,當年的7月份首次獻血。當他老遠看到采血車上“無償獻血功德無量”的大紅標語時,一種神圣的感覺油然而生,由于對獻血知識了解甚少,忐忑之下,他只獻了200毫升。
“并沒有別人說的頭暈不適的感覺,反而覺得整個人精力充沛。”疑惑之下,他認真閱讀了關于獻血的一些宣傳材料,了解到了獻血的意義。“原來,獻血既有益于身體健康又能幫助別人,是一件‘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好事。”李升亭說。
自此之后,李升亭每到獻血期滿就主動到血站獻血,每次都是400毫升,幾乎每月都捐獻一次相當于800毫升全血的血小板,一直到今天。他經常說:“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圍內給予別人援手,比接受別人幫助更有幸福感。”
近10年時間,獻全血13次,獻血小板69次,總計獻血量60200毫升。記者了解到,正常人的血液總量約相當于體重的7%-8%,一個體重60公斤的人,其血量約為4200-4800毫升,李升亭的獻血量相當于全身鮮血的10多倍。
每天拿出3小時
宣傳獻血知識
李升亭的舉動,家人不理解。妻子總是擔心長期頻繁的獻血會對他的身體產生危害。盡管家人反動,可李升亭始終堅信無償獻血于己于人都是一件好事:一個善念,一個善舉都有可能挽救一個家庭。
2009年底,煙臺市無償獻血服務“紅色愛心之家”成立了,李升亭與眾多熱心無償獻血公益事業的各界人士一起成為了無償獻血服務志愿者。
“成為志愿者后,我覺得我不僅自己要獻血,還要讓更多人了解獻血的知識,并加入到這個隊伍中來。”李升亭說,從那時起他每天都會拿出3小時外出宣傳,風雨不誤,萊陽的18個鎮街他已經轉遍了15個。
他自豪地說:“讓那些需要用血的病人的臉色從此不再蒼白,讓他們的生命重新煥發健康的活力,讓每一個家庭都充滿愛的笑容,是我們每一個‘紅色愛心之家’志愿者的心愿。”
掛上橫幅和音箱
騎三輪下鄉宣傳
李升亭的妻子身患中風,一半身子沒有知覺不能動,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李升亭外出宣傳時,便將妻子反鎖在他們的小雜貨店里。每天的宣傳“任務”結束后,他就得匆忙趕回家照顧妻子,妻子的病痛讓李升亭對生命有了更深的感觸。
2012年10月31日,李升亭與妻子達成共識,在《中國人體器官捐贈登記表》上鄭重簽上了自己的名字,決定死后將二人的器官無償捐獻給需要的人。“人死了,器官還能幫助一些掙扎在生死一線的病人,這是一件好事,也像是我自己生命的延續。”李升亭說。
如今的李升亭,又有了新的計劃:“我要攢錢買個帶蓬的三輪車,在車上掛上無償獻血的宣傳橫幅和宣傳音響,這樣我就能帶著妻子一起下鄉宣傳,走更多的路,讓更多的人了解無償獻血的益處,加入到無償獻血的隊伍中來。”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李升亭這位年過半百、平凡樸實的梨鄉漢子,用他不平凡的舉動,譜寫了一曲愛的贊歌,先后被評為“山東省無償獻血服務優秀志愿者”、“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2012年被授予“梨鄉好人”的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