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8年起,山東棗莊活躍起了一群“愛心媽媽”,這個愛心團體成員有公務員、企業家、白領和義工••••••他們來自不同行業,懷揣同樣的愛心幫助那些失去父母、缺失家庭溫暖孩子以及眾多留守兒童走出孤獨。新浪山東“溫暖十七城”活動走進棗莊愛心媽媽群體,聽他們講述愛的故事。
“男媽媽”:難忘孩子冷漠排斥的眼神
42歲的孔令箭是棗莊市義工聯盟的一名普普通通的義工。2012年通過棗莊市婦聯加入到“愛心媽媽”這個團隊中來。
聊起加入這個團隊的初衷,孔令箭回憶起第一次見到這些孩子時的情景:
“我剛開始以為只是給予一些物質資助,就跟著大家去見了一些孩子,可是與孩子們四目相對的一剎那讓我終生難忘,那種冷漠孤獨的眼神刺痛了我,從那時起我決定盡自己所能讓孩子們走出孤寂的內心世界。”
“我資助的第一個孩子剛開始非常排斥我,不跟我說話。我一想,小孩子一玩起來就容易走近了,于是我就經常帶著孩子去植樹、爬山和抓魚。這個孩子慢慢地對我敞開了心扉,把我當成了他的伙伴,孩子也愿意跟我分享問題。有一次在外面郊游,孩子看到了一種很漂亮的蝴蝶,突然大叫‘爸爸快看!’聽到這聲‘爸爸’后可把我高興壞了,四五個月的時間沒有白費。”
現在,孔令箭正在資助的是一位12歲的小女孩然然,然然小時候父親去世,幼小心靈從此留下一塊陰影。為了能讓然然開心,孔令箭剛開始時學著與然然一起玩跳方格,跟女兒的比賽也縷縷失敗,然然就給孔令箭起了個“笨爸爸”的外號。現在,他每次帶著零食去學校看“女兒”時,“女兒”都會奔跑著就沖進了孔令箭的懷中,清脆地叫一聲“爸爸”。
孔令箭說自己不是心軟的人,但是每次聽到然然叫爸爸,眼角總會濕潤。
“她從小就缺失了的那份父愛。所以一定要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我要看著她成才••••••”說到然然,這個堅毅的山東漢子卻是一臉的溫情。

58歲 “男媽媽”:忘不了孩子們第一次稱呼
1998年,滕州市國稅局工會負責人劉志輝成為“愛心媽媽”群體里的一名“男媽媽”。今年已經58歲的他回憶起第一次和孩子們相處時的情景,仍然歷歷在目:“這些孩子在第一次叫我媽媽的時候,就像一群小貓咪,怯生生的叫了一聲媽媽。”劉志輝聽到這聲“媽媽”之后瞬間感覺暖暖的。他說:“聽孩子們叫我一聲“媽媽”比叫爸爸更能讓我感動,所以他們就這樣一直叫到了現在。我也有自己的女兒,我現在既為人父又為人母,雙重的身份讓我覺得很自豪。”
“對于現在這些受助的孩子來說,命運對他們已經很不公平了,應該多給他們一份關愛,他們就是我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