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資源優化還是變相漲價?--解析山東省學分制收費改革的是與非
日前,為配合高校的學分制教學改革,山東省物價局、財政廳和教育廳三部門聯合出臺政策,在山東7所高校持續推行學分制收費改革,這意味著在山東實行了多年的高校按學年收費的政策將"作古",新的具有彈性的收費政策將走向前沿。對于這一舉措,網絡上眾說紛紜,有人贊其是中國高等教育與國際接軌的重要舉措,也有人認為這是給學校提高收費標準提供的冠冕堂皇的理由。資源優化還是變相漲價?孰是孰非,還需要去了解這一場改革的初衷和目的,以及置身改革之中每一個人的感受。
學生:感覺影響不大
"今年開學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搶課'."來自山東大學經濟管理專業的2012級學生小劉說,"實行學分制收費改革之后,感覺自己對課程選擇的自主性加大了。我所在的專業學費基本沒有什么變化,可能學分制收費剛剛開始,收費標準的變動還沒有成為同學們的焦點吧,感覺影響不大。"
山東省此次的學分制收費改革,首批選擇了中國海洋大學、山東大學、山東農業大學、山東理工大學、濟南大學、魯東大學、青島大學7所高校進行試點,然后再逐步逐年向全省推行。根據相關規定,改革后的學分制學費可以在學年制學費基礎上上浮10%。在政策推行的過程中,爭議比較大的也就是這"10%"。有人認為,"給高校一個10%的上浮標準,還給高校收費的自主權,這不是變相鼓勵高校'增收',加重學生負擔嗎?"也有人認為,"限定上浮標準不超過10%,其實就是為了防止學校變相收費。而且學分制收費實行更可以彰顯公平公正的教育原則,沒有必要所有的專業所有的課程都是一個標準,平均化并不符合高等教育的理念。"
目前正在試點學分制收費改革的幾所高校,學生對于收費標準提高自然會有些抵觸,但是也有不少學生表示,相對于能夠增加自己選擇課程的自主權,還是值得的。
教師:自己的壓力大了
"學分制收費改革對教師們來說壓力更大了,而且是一個挑戰:按學分計費,學生選誰的課還是不選誰的課,對教師會有直接的影響。教同樣課程的兩位老師,可能就要相互競爭,不受學生歡迎的甚至會被淘汰。"一位高校教師說,"在以前的制度下,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很小,老師教得怎么樣也沒有太大的壓力,因為最后考試給學生個分數,學校的考核過了就萬事大吉。那些不學無術或不負責任的教師,平常并沒有表現得這么明顯,而現在則完全不一樣了,'優勝劣汰'的法則在教師隊伍中開始實行了。"
《山東省普通高等學校學分制管理暫行規定》有這樣一條規定:"高校要不斷豐富課程資源,80%以上的必修課要實現同一門課程2名以上教師授課,學生可以自主選擇上課時段和上課教師。"這一規定,再加上學分制收費政策,學生必定會選擇自己認為更加"物有所值"的課程,而如此一來,自然淘汰了教學責任心不強、教學效果不好的教師,有利于教師自覺提高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