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殯葬行業腐敗窩案多發 亟須立法規范
部分村民迷信入土為安 火化工收錢炮制假火化
在收取不愿火化的喪戶大額現金后,運尸工與火化工通力合作,用麥穰、玉米秸、棉被、舊衣物、人體塑料模型等偽裝成尸體,通過火化工的職務便利進行火化;喪戶家屬則懷抱著空空的“骨灰盒”哭爹喊娘……過去7年里,這樣的場景至少已經在山東省沂南縣上演了60余次。
不久前,4名火化工和2名運尸工組成的犯罪團伙在山東沂南落網。近日,這一由沂南縣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并提起公訴的殯葬系統受賄案一審宣判,團伙成員均表示認罪服判。
《法制日報》記者調查發現,類似的操縱“假火化”并非個案,殯葬系統也并非人們印象里的“低調”部門,其因集管理、執法、經營于一身,日漸成為腐敗案件的多發之地。
殯儀館作假掙大錢
今年3月,沂南縣檢察院檢察官李興國在“大走訪”中了解到,個別鄉鎮殯葬車司機(俗稱運尸工)收受喪戶大額現金,為喪戶辦理假火化違規土葬問題嚴重。沂南縣檢察院反貪部門決定選取幾個鄉鎮對部分群眾反映的問題開始進行調查。
經過分析篩選,李興國確定了以群眾反映強烈的孫祖鎮運尸工紀全政為突破口。
經過一番交鋒,紀全政交代了自己利用運尸工的職務便利,與縣殯儀館職工馬江友等4人合謀,收取不愿火化的喪戶大額現金后與殯儀館火化工平分,用麥穰、玉米秸、棉被、舊衣物、人體塑料模型等偽裝成尸體通過火化工的職務便利進行火化,騙取火化證明為喪戶謀取不正當利益的事實。
緊接著,殯儀館火化工馬江友被“請”進了檢察院,李亮發則選擇投案自首。令李興國深感驚異的是,馬江友最初的犯罪靈感,竟然源于相鄰縣被檢察機關查辦的同類案件。據馬江友供述:“2009年,蒙陰縣殯儀館因為辦理假火化的事被檢察院查處了,他們的做法反而給我們很大啟示,沒想到辦這種事也能掙大錢。”
火化爐成斂財機器
“2009年4月初的一天,紀全政到殯儀館送尸體進行火化的時候,把我喊到一邊,說和我說點好事。”
在審訊室,馬江友回憶起第一次作案時的情景:“紀全政說,教你個掙錢的法子,還沒風險。我弄床被子什么的裝在尸體袋里,弄成個人形,拉來放爐里你給火化了就行。辦一個的錢咱平分,一次你怎么也能掙個三千兩千的。我心想,弄一個掙個三千兩千的趕上我一個多月的工資,我心動了。”
第一起假火化,是在兩人達成協議的第二天下午。第二天中午,紀全政陪著喪戶,拉著假尸體到了殯儀館。“火化完之后,紀全政在車間給我6000元。我也沒問他收了喪戶多少錢,因為事先有約定,對半分,就像合伙做買賣一樣,完全憑信譽。”馬江友說。
自此,嘗到甜頭的馬江友等人一發不可收拾,漸漸滑向犯罪深淵。
假火化存利益鏈條
李興國介紹,假火化的犯罪主體呈現群體化特點,且犯罪嫌疑人連續、多次作案,交叉受賄,主觀惡性大,表現為辦一案、帶一串,犯罪嫌疑人利用各自的職務便利相互串通勾結、共同作案。
李興國說,正是因為暗箱操作的隱蔽性強、交易時間短,致使殯儀館4名火化工全部涉案,且涉及8個鄉鎮的運尸工和60多個自然村村民。盡管作案時間長、次數多,但在取證過程中,由于大部分請托人的姓名、死者死亡時間講不清,加之請托人擔心假火化敗露后民政部門會重新起尸火化,大都不愿作證,給偵查取證帶來極大困難。
他告訴《法制日報》記者,很多人都抱著“只要不火化、花錢越多越孝順”的心理,助長了火化工對金錢的貪欲,并逐漸成為該行業潛規則。
相關案件材料顯示,運尸工一人多次收受或索要請托人賄款,多則18000元,少則4000元。作案時間從2007年持續至2013年3月案發,作案多達60余次。7年下來,涉案金額高達20余萬元。
堵住殯葬管理漏洞
為什么會滋生犯罪動因?火化工李亮發說的很直白:“干我們這一行的,很多人都看不起,平常結識的朋友也少。有一次,有個朋友來電話,臨掛機時,我無意間說了一句客套話:抽空常來玩啊。誰承想人家生了氣,對我直嚎:沒事誰上你那里,你小子咒我死啊。”
火化工、運尸工袒露的心跡,透露出來的是人們對從事殯葬行業人員的偏見和歧視。李興國說,從某種程度上,這使得他們普遍覺得自己社會地位低下,在心理上產生不平衡感。也正是這種心理上的失衡,才使他們的意識發生錯位,希望能通過手中的權力為自己謀取經濟利益,加以補償。
“另外,殯葬行業服務特殊、活動隱蔽,在社會上不那么引人注目,因此有關部門平時對這一行業缺少防范意識,尤其是在封建思想觀念影響下,一般人不愿接觸運尸工和火化工,外界更談不上對他們的監督,加之內部人員各忙一攤,很少想到他們會利用職務之便搞假火化。”李興國說。
殯葬業作為一種特殊行業,其工作性質與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館內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大肆索賄受賄的行為不僅嚴重影響了我國殯葬改革進程,而且造成了惡劣社會影響,從亡者身上撈財歷來為中華民族道德所不齒,更與殯儀館作為社會服務機構,為人類提供終極關懷的莊嚴使命相背離。
沂南縣反貪局副局長左振海則認為,殯葬管理單位大多數是事業單位,不僅代表地方政府對殯葬行業進行管理和監督,同時還進行殯葬經營,集管理、執法、經營于一身。“管理者本身就是經營者,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角色混淆,權責不分,使得這一行業潛規則盛行,必須加強立法規范”。
左振海提出,殯葬行業是一個特殊的服務行業,雖然在國民收入中所占份額不大,但搞好殯葬改革,對節約土地資源、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主管部門需要加強殯葬隊伍建設,提高職業道德能力,引導殯葬行業走上正規化、規范化。同時,殯葬行業亟待立法規范,應盡快出臺殯葬法,實行管辦分離,加強市場監管,引導公平競爭。
本報記者 范傳貴 本報通訊員 胡金華 常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