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鄭希平
生活日報10月6日訊 近日,省城多位市民報警稱撿到了余額為37萬元的理財存折,戶名一欄為“丁豪廣場”,急尋失主。后經民警出警查看,這些外表雷同的“存折”實際上是商家推出的另類“存折廣告”。
10月6日下午2點30分,在齊魯醫院看病的陳大姐在地上發現了一張紅色的存折,撿起來后看到封面上寫著理財存折,再看里面,戶名一欄寫著“丁豪廣場”,顯示存折余額為37萬元。
“這是誰丟的,而且是在醫院里,多耽誤事啊。”陳大姐將存折交到了護士站那邊,然后報了警。
碰到這事的不止陳大姐一人。3日早晨,家住二環東路建工花園小區的市民聶生祥晨練時,同樣也撿到了一張有37萬元存款的理財存折。為了盡快找到失主,他同樣選擇了報警。
后經民警查實,這批頻現省城的“理財存折”,其實是商家推出的另類廣告傳單。從外表上與銀行存折極其相似,不仔細翻閱里面的內容,往往會被迷惑。
對于這種存折廣告,有的市民表示挺新奇,“這種廣告的成本不小,也難為商家的廣告投入了。”市民于澤告訴記者。也有的市民不認同這類存折廣告,覺得這種做法欠妥,部分不知情的群眾尋找失主或者報警,都會造成資源的浪費。
記者撥打了濟南市城管執法局的熱線電話16039,一名接線人員告訴記者,他們目前主要負責小廣告的清理工作等,對于這種另類“存折廣告”不是很了解。
延伸調查 廣告求創意 也要守規矩
□記者 鄭希平
在記者采訪中,市民劉先生講述了曾經張貼在他車玻璃上的“罰單式廣告”。劉先生說,4月份自己到沈陽出差,第二天早晨發現車上張貼了一張“違法通知單。”這張罰單外觀上幾乎和交警開出的罰單一模一樣。
但是,仔細看看這張“罰單”,劉先生差點笑了出來。處罰理由欄里寫著“沒給孩子買個大花園,必須罰你;沒給父母買別墅頤養天年,必須罰你……”處罰理由都是沒有購買某一處別墅。
針對罰單式小廣告,一名交警告訴記者,“雖然不違法,但這種做法不恰當,交通執法的嚴肅性會因此受到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