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都市報10月3日訊(記者 徐新東 劉鑫 實習生 張欣健) 高12米,重700斤,身上拴了三根繩子,3名壯漢站在水中不停調整大黃鴨的位置……10月3日上午,膠州少海南湖岸邊 ,一只約12米高的山寨“ 大黃鴨”,雖然有游客駐足觀看,但并沒有像其他地方一樣出現游客爆棚的場面,這只鴨子成了合影工具。
“真驚了,膠州少海湖面上也豎著一只大黃鴨,不過看起來山寨多了。”10月3日市民孫先生撥打本報新聞熱線反映了此事,據孫先生介紹,10月3日一大早他帶著孩子去少海游玩,突然發現湖面上漂浮著一只“大黃鴨”,旁邊還有些游客在拍照。雖然這只鴨子供游客免費參觀,但他看了這只鴨子一點也不覺得可愛,感覺有些別扭。
10月3日上午,記者來到了膠州少海景區 ,在游客的帶領下記者見到了“ 膠州版”的大黃鴨。與別的地方鴨子不同,這只“大黃鴨”身上拴了三根繩子,其中一根繩子系在岸邊一棵樹上,而另外兩根則拴在水中的石頭上,記者了解到,這只大黃鴨12米高。據一位工人介紹,這只鴨子是充氣的,充氣前的重量就達到了700斤,他們是一家創意策劃公司的,這次山寨“大黃鴨”亮相膠州少海是為了一家地產公司做宣傳。
記者注意到雖然當天的風不大,但“大黃鴨”在風的吹動下不停搖晃,不一會兒鴨子就低下了頭,岸邊一位男子大聲指揮著三名工人調整鴨子的位置,為了能讓這只大黃鴨正起來 ,工人們在齊腰深的水中不斷忙碌著,而三名壯漢雖然在水中賣力地調整繩索位置,但鴨子身體一直斜著,看起來非常別扭,這讓水中的三名工人很無奈,不一會兒,三名工人相繼上岸,記者發現,三人泡在水中的皮膚已經發白。
記者在周圍觀察發現,游客并不是很多。即便有游客駐足,他們也只是簡單拍個照隨后就離開了,很多游客只是把鴨子當成合影工具。
“靠近一看,覺得挺粗糙的,比例也不協調,肚子好像大了些。”帶孩子游玩的李先生表示,他覺得這種跟風式的炒作沒什么意思,只是打算跟孩子合個影就離開。“人家鴨子都是在游泳,拴在水里有啥意思。”來自菏澤的游客朱先生告訴記者,鴨子既然放在水中就應該來回游泳,這只鴨子卻被工作人員用繩子固定了起來。
“就是跟風,沒有創意。”市民張先生告訴記者,現在山寨“大黃鴨”在各地紛紛出現,但大部分的造型都很“雷人”,只是在簡單模仿。采訪中不少游客表示,要花心思設計與眾不同的“大黃鴨”,讓大家記住。
■資料
大黃鴨
大黃鴨,英文名:RubberDuck,大陸網友稱之為香港小黃鴨,香港媒體稱之為巨鴨,是由荷蘭藝術家弗洛倫泰因·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以經典浴盆黃鴨仔為造型,創作的巨型橡皮鴨藝術品,先后制作有多款,其中一只世界上體積最大的橡皮鴨,尺寸為26×20×32米。
自2007年第一只“大黃鴨”誕生開始,霍夫曼帶著他的作品從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出發,截至2013年6月,先后造訪了德國紐倫堡、巴西圣保羅、日本大阪、英國倫敦、澳大利亞悉尼等11個國家的14個城市,大黃鴨所到之處都受到了很大的關注。
2013年5月2日至6月9日,大黃鴨在香港維多利亞港與游客見面。它的出現引發全城轟動,無數人前去圍觀并合影。展期內共吸引高達800萬市民游客,不畏日曬雨淋前來拍照,商場人流大增兩成,餐廳座無虛席。
2013年9月,正版大黃鴨降臨北京,國慶期間大黃鴨引爆頤和園,僅10月2日就有十余萬游客擁入頤和園觀賞大黃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