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料隨處丟棄
放眼柞村鎮的各個采石村,村莊的角角落落都是白花花的廢棄石料。與其說廢料扔到了村莊里,不如說村莊建在了廢料堆里。
在石材開采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大量碎石,在板材、工藝品加工過程中,則又會產生大量邊角廢料。這些碎石、邊角廢料,成為各礦石開采點和各板材加工廠難以處理的“白色污染物”。
在柞村鎮,這種“白色污染物”隨處可見。道路兩側、田間地頭、河流溝渠、房前屋后……從衛星航拍圖上可以看到,柞村、夏邱等石材重鎮范圍內,呈現出大片的乳白色,和周邊的綠色、土黃色形成鮮明對比。這種乳白色,多數就是石材廢料的顯影。
為用水方便,石材廠多就地建在毗鄰采石場的河邊。這樣一來,數量眾多的石材廢料,被直接丟棄在河里。在缺乏廢料處理技術的情況下,這被認為是最廉價的處理選擇。
東西橫穿柞村鎮的一條無名河流,成為天然的廢料垃圾場。堆積如山的廢料,侵占了大片河床,河流在石料的兩面夾擊之下“茍延殘喘”,變成涓涓細流。河水的顏色,平時是乳白色,大雨過后就變成土黃色。附近村民反映,曾經哺育沿線十幾個村莊的這條“母親河”,已經變成人人避而遠之的“臭水溝”。河水既不能飲用,也不能灌溉莊稼,村民只得抽取地下水澆地、飲用。但是,沒有村民可以確信,地下水一定是安全的。
記者在柞村鎮邢家黃花村看到,馬路兩邊堆滿了大小不一的石材廢料,路邊灌溉溝渠、坡地上也躺著不少廢料。路旁的電線桿已經被石料壓至傾斜,桿頂電線緊緊繃著,仿佛隨時都會斷裂,讓人觸目驚心。有些石塊,滾進道邊田地里,砸倒了大片莊稼。
即便如此,記者還是看到,仍不斷有車輛將廢石料隨處傾倒。短短10分鐘內,就有兩輛叉裝車在路旁停下,司機旁若無人地熟練操作機器,將車上的廢料傾倒在路邊。
記者疑問,光天化日之下,如此亂扔廢料,難道無人監管嗎?一位石材廠工人回答說,當地群眾對這種行為已經見怪不怪了。“這么多年了,一直就是這樣隨便亂扔的,也沒見有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