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舉報被認定虛假惡意
通報中還提到東營兩家化工企業遭群眾舉報,最后發現是虛假舉報和惡意舉報。
6月17日,有群眾舉報東營的山東沃馳化工有限公司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舊鹽酸未經處理直接用高壓水井排入地下。東營市環保局河口分局進行現場檢查,未發現存在舉報反映問題。當地先后3次接到該舉報,而舉報人提供的聯系電話均為虛假號碼,每次電話回復均無法接通。
7月9日,有群眾通過省環保廳網上信訪平臺反映懷疑東營的山東科興化工有限公司利用深井排廢水。經排查,未發現存在舉報反映的問題。舉報電話號碼的持有人稱未反映過該問題,可能舉報人故意提供其電話,是惡意舉報。
未用高壓泵深井 有無淺井滲井排污?
省環保廳公布調查結果值得肯定,也有環保人士指出,整份調查都緊緊圍繞著“高壓泵深井排污”這個核心,不存在高壓泵深井排污,能等同于不存在違法排污嗎?過分緊扣“高壓泵深井排污”,無形中模糊了一些民眾舉報的初衷。
山東省地礦工程勘察院鉆井施工處副處長李傳磊曾指出,因為成本過高,千米深井排污可信度較低。因為一口千米深井成井成本要180萬元。那么,地下排污,除了深井排污,還包括淺井滲井排污,這些可能是更為常見的違法排污,也對周圍的環境和附近居民造成很大影響。多數舉報人可能并不了解專業術語,他們舉報往往是發現了身邊企業給生活帶來污染和困擾,并猜測企業可能是深井排污。
受理舉報的職能部門要想讓舉報者滿意,除緊扣舉報的“關鍵詞”,還應多追查企業是否存在其他問題,可以附照片打消群眾疑慮。正如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劉建國在微博發言評論此次事件所說:“關鍵在于地下排污之有無,而非糾纏于高壓泵深井之有無。一般偷排用深井一無必要二無能力,但淺井滲井呢?”
本報記者 廖雯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