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趙明月 陳海東|山東報道
在很多人看來,被稱為改革派的郭樹清入主山東,通過改革創新推動山東省金融業提速發展,已是毫無懸念。但對此,也有業內人士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以山東省現在的金融基礎,僅憑郭樹清一人之力很難打開局面。“金融政策都是上層制定,地方自主的權利很小。另一方面,金融行業法律法規的修改創新特別敏感,一不小心就會過線。這種框架下的創新,本身空間很小,難度十分大。”
然而,面對金融業發展相對滯后的山東,履職僅數月的郭樹清已然開始亮劍。

有知情人士向《中國經濟周刊》透露,證監會前任主席、山東省省長郭樹清履職山東后的第三個月,由其親自推出的山東金融業創新發展框架——《關于加快省內金融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已于7月19日討論完畢,并預計在近期公布。至此,業界關于郭樹清山東金融新政的所有猜想終于塵埃落定。
有知情人士向《中國經濟周刊》透露,青島全球財富中心建設、齊魯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改革、民間借貸的疏堵管理體制均在其中。
暗訪摸底
山東“大象經濟”金融業是短板
今年3月,郭樹清任山東省代省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為山東金融“號脈”。通過走訪全省的金融機構,郭樹清把山東金融業發展狀況摸了個門兒清。
關于調研的一些細節,某金融機構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周刊》:“郭省長此行并不是明察,而是暗訪,既沒有提前打招呼,也沒有聯系當地機構負責人,而是自行前來,親身體驗。”
6月5日,郭樹清全票當選山東省省長,這位“懂行”的省長,讓山東省整個金融系統上下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壓力。
“郭樹清來到山東,大家是懷著敬意和期待的,包括分管省長、政府秘書長、各市分管金融辦的市長、金融辦,以及大大小小的金融機構。”山東省齊魯銀行的一名高管向《中國經濟周刊》坦承。
“過去是做好了方案,請領導拍板決定,現在是領導出題目,我們努力完成,天天有忙不完的事。”提起郭樹清來了之后工作的變化,一位省金融辦的官員深有感觸地向《中國經濟周刊》透露,“郭省長來了以后,山東金融工作引起了更多的關注,以前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會議,金融辦也就是參與一下,并不作為重點,但是現在,連續開兩次會,都讓金融辦代表發言。”
郭樹清的到來對于以“大象經濟”著稱的山東省來說有著不尋常的意義:山東經濟總量很大,但金融業總體發展水平不高,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不強。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山東省GDP總量排名全國第三,僅次于廣東、江蘇,但山東省金融業增加值只有2018億元,僅占生產總值的4%。北京市GDP總量僅有山東的1/3,但是金融增加值比山東足足多出1/3。
從結構來看,山東金融業也不夠合理。銀行業比重過高,其資產占到金融業總資產的94%;保險業和證券業僅各占2%~3%。
曾經掌管證券市場的官員的到來,對山東金融業來說是個巨大的機遇。在很多人看來,金融經驗豐富的郭樹清恰恰能夠讓山東盡快補上金融短板。“山東的銀行、券商等現代金融業明顯與其經濟地位不相符。顯然,郭樹清在央行、建設銀行等處的工作經驗,有助于山東盡快培育以現代金融業為突破口的現代服務業。”一位不愿具名的專家向《中國經濟周刊》指出。
建設銀行山東分行一位負責人向《中國經濟周刊》透露,在海內外金融機構中,郭樹清具有廣泛的人脈。“現在已經可以感受到,一些金融機構,包括投行、證券交易所等更加青睞山東。”在他看來,郭樹清的到來對山東最大的意義在于,郭樹清可以利用自己積累的資源,為山東金融發展鋪路。“以前金融創新試點在長三角、珠三角比較多,下一步就可能花落山東了。”
目前,各大金融機構在不斷往山東添兵加將,5月27日在香港啟動的“香港山東周”里,郭樹清親自帶隊舉辦了山東國際金融機構交流會等一系列活動,來自全球的眾多頂級金融機構對山東表示出濃厚的合作意愿。
主導金改
郭樹清最重視青島、齊魯兩個單項改革
郭樹清在山東參加的第一次金融座談會上,就提出要制定山東金融業發展的規劃。一位知情人士向《中國經濟周刊》透露:“在調研過程中,郭省長總體還是滿意的,但是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經過兩個多月的調研后,全名為《關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塵埃落定。“對于這個方案,郭省長一直非常謹慎,看了又看,改了又改,原本7月9日就要提交省委常委會審議,但是郭省長突然決定7月12日下午再開一次會討論一下,審議的時間就順延了。”山東省金融辦有關部門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據悉,在這個全省總體改革的方案里,銀行業改革,資本支持小微企業、實體經濟,地方金融、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融資租賃公司等一些金融工具的整體發展目標和規劃均列在其中。《意見》還提出,通過政府鼓勵設立民間資本的管理公司,促進民間資本的合法化陽光化。
“面比較全,基本上能想到的都有了。”一位知情人士向《中國經濟周刊》評價道。
在意見里,兩個區域性的專題方案是最突出的亮點:一個是青島財富中心建設,另一個是齊魯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據悉,這也是郭樹清最為重視的兩個單向方案,
前者是青島市單獨拿出來的方案,即把青島建設成為全國財富管理中心。青島市副市長劉明君在巴黎召開的2013年國際資本峰會上演講時說:“北京是金融政策制定核心,上海是國際金融中心,青島可以成為理財中心。”
第二個則意在將原有的位于淄博的股權交易市場建設成為全省性股權交易市場,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
一直以來,作為中國區域股權市場重鎮的齊魯股權托管交易中心,因其正縣級經費自理事業單位的特殊背景,一直未能引進戰略投資者,發展很緩慢。專題方案提出,希望通過公司制改革,擴展規模,不斷創新市場融資方式,采取私募股權融資、銀行集合授信、股權質押融資、中小企業私募債、信托產品和集合票據等多種融資形式,探索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途徑。
私募融資解決企業資金難題,只是齊魯股權托管交易中心的基礎功能,除此之外,通過培育、孵化,把有條件的企業推到中小板、創業板等更高層次的市場上,也是該中心承擔的重要職責。
“山東省的創新試點的這兩個方案,有點像其他地方的專項性金融改革試驗區,比如溫州的民間融資、珠三角的金融創新、前海的金融試點。”有知情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青島提出建設‘理財中心’已經說了好多年,但一直沒有下文。郭省長來了以后,把它作為區域發展的一個重點方案。”
談到設立這兩個區域試點的初衷,上述知情人士說:“這兩個單項的改革方案是綜合金融改革抓手和特色。初衷是通過這兩個改革,把真正的金融改革帶起來。”
以青島為例,財富管理只是一部分,其中會涉及整個金融市場的建設、銀行信貸資金的使用、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以及如何讓地方金融通過引進境外的投資者發展壯大自己的金融機構。
《中國經濟周刊》還了解到,現在出臺的只是山東金融發展的一個總體框架,在具體操作上,還要進一步細化規則。
比如,建設齊魯股權交易市場,首先要考慮的就是究竟要如何與新三板、主板實現對接,即在每個市場規則不同的情況下,企業如何退出來進入其他的市場,這其中該有怎樣的漸變程序,要不要設置一個綠色通道,這都是在考慮專版機制時需要面對的問題。
然而,如何把規則細化是一門大學問。比如,把小額貸款公司轉為村鎮銀行是讓民間資本陽光化的重要辦法,但是不得不考慮這其中可能存在的風險。
“村鎮銀行的監管要按照商業銀行的監管體系,但是民間資本變成大股東后,就會存在合規風險,而且優勢明顯的國有銀行也會對村鎮銀行形成擠壓,那樣的話,民間資本生存都會成問題。”上述知情人士指出。
如此,在規則細化的過程中,郭樹清又會有怎樣的選擇和判斷,更讓人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