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鋼 實習生 韋珮珮
“主要污染物連續下降,為什么霧霾天卻在增多?”“飛機尾氣排放也要關注。”……1日,多位省政協委員就《山東省2013-2020年大氣污染防治規劃》(征求意見稿)提出意見和建議。聽取建議的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對公眾關注的霧霾天,相關部門正在研究,爭取做到提前72小時預報。
部分環保工藝可能誘發霧霾天
“2011年、2012年同比2010年,全省城市環境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主要污染物年均濃度連續2年改善。2013年1日-2月28日,全省17城市共出現重污染(API大于300)天數70天(次),比去年同期增加53天(次),增幅達312%。”1日,翻看著《山東省2013-2020年大氣污染防治規劃》(征求意見稿),省政協委員、山東大學燃煤污染物減排國家工程實驗室的馬春元大聲說,“這一問題值得重視。”
5月28日,我省公布了上述規劃,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7月1日,我省多名省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就規劃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建議。
馬春元說,目前的大氣污染源治理工藝雖然大幅度削減了二氧化硫等排放,但這些工藝大都存在二次污染,會排放致霾的一次性、二次性微細顆粒物,從而增加了霧霾天氣發生的可能。他建議,要開展削減二次污染的技術研究和推廣,“同時在標準中補充氯化氫、氟化氫等酸性氣體的排放要求。”
飛機尾氣排放仍是管理盲區
據了解,目前我國東部很多大城市交通源尾氣對大氣的污染已經超過了工業排放。因此,規劃對機動車尾氣排放做了詳細規定。
規劃提出,2013年底前,濟南、青島、淄博、濰坊、日照五市主城區禁行黃標車;2015年底前,全省設區市的主城區禁行黃標車。
“飛機的尾氣排放仍然是管理盲區。”省氣象臺臺長吳煒說,一個航班起飛需要幾噸油,相當于數千輛汽車的消耗,遇到天氣不好,大批飛機低空盤旋等待降落,污染物排放更嚴重。專家建議,要及時開展機場起降的環境影響評價,盡早制定飛機尾氣監控、減排措施。
空氣質量預報將盡快恢復
細心的市民會發現,原本在天氣預報里存在的空氣質量預報近期消失了。
省政協委員、省氣象科學研究所首席研究員王以琳認為,雖然一些空氣質量指標,對普通民眾來說比較陌生。但報得多了,人們也會像看天氣預報一樣了解相關知識。他建議,應該像天氣預報一樣,每天預報空氣質量,保障民眾的知情權。
“預報肯定會恢復的。”省環保廳副廳長謝鋒表示,以前檢測指標是3項,現在改成了6項。“以前預報不夠準確,確實影響了公眾信任度。”
謝鋒表示,更改指標后,監測設備需要更換,同時需要一定的數據積累。“相關專家正在積極研究預報方式。”謝鋒說,接下來將實現真正的預報,“不能出現霧霾天了再報,而是要提前48小時預報,然后再提前72小時預報,這樣才能讓相關部門和公眾提前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