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既想交社保,又怕失去低保
本報記者 張榕博
米,面,油,蔬菜,一點肉,一點雞蛋,不買魚和蝦——這就是我省一低保戶8年來幾乎未變過的飲食采購單。
為了維持生計,不少低保戶盡己所能干點零活,卻怕因收入增加而被取消低保資格;與此同時,個別揣著兩套房子的人,卻也隱藏在低保范圍之中。
“我有一個心愿,就是我們能有一套系統,讓應該享受低保的家庭,一定要進來;不該享受的,一定不讓他進來!”濟南槐蔭區丁字山社區居委會主任盛莉如是說。
>> 享低保8年,基本沒買過新衣服
從2005年第一次拿到低保金230塊錢,到今年每月有480元的“補助”,濟南市槐蔭區振興街道丁字山社區的單親媽媽陳文秀(應被采訪對象要求使用化名)說,領低保的8年里,每月低保金漲了250元,可生活成本卻漲了近1000元。
2004年,陳文秀的丈夫患病去世后,高度近視且進城沒多久的陳文秀獨自帶著3歲的女兒生活。這些年,除了偶爾做一些家政服務,她家沒有任何經濟來源。而每月發的低保金,可算是一筆救命錢。
陳文秀說,這些年,她和孩子的餐食基本沒變:米,面,油,蔬菜和一點肉,雞蛋只偶爾買一點給孩子吃,一年到頭也不會買一次魚和蝦。對于患有高血糖的陳文秀來說,吃一次苦瓜,就算是藥膳了。這些年間,母女倆基本沒買過新衣服。
在陳文秀家中,家具與家用電器寥寥無幾。冰箱壞了六七年,現在放個瓶子和碗,當櫥子用了;孩子用的電扇也壞了;電視好幾年前不出影后,就再也沒看。因此,她家兩個月的電費才50元,煤氣費交100元,最長能用1個月零10天。
2005年,當陳文秀開始記賬時,她每月的花銷是五六百元;如今,生活水平沒變,每月卻需要1400多元。
“孩子上學后,花得多一點。”陳文秀說,孩子上幼兒園時,每月的小飯桌只要170元,但現在上小學,花得就多了,其中,最大的一筆花銷是印卷子。“這學期她每天都要兩三元。”
>> 偶爾干點家政,也擔心被清出低保范圍
在有2000戶居民的丁字山社區,像陳文秀這樣的低保戶原本有100多戶。但最近幾年,低保戶數量正逐年減少。
“有的這幾年到了退休年齡拿到了退休金,有的孩子畢業了,雖然還沒找到工作,但都視為有收入了,也拿掉了。”丁字山社區居委會主任盛莉說。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省共有300多萬人享受城鄉低保。2012年,全省新增低保對象45.5萬人,退出41.7萬人,城鄉低保累計動態率為29%。
陳文秀坦言,平時身體條件允許的時候干點家政,也會擔心偶爾的收入提高而被清出低保范圍。畢竟,每月400多元的低保收入,占到了她家全部收入的近三分之一。
去年,陳文秀過了40歲的生日,考慮到孩子漸大負擔更重,她選擇了繳納醫保和社保。
“這個月總共交了610元,全部花銷已經達到2050.5元了。”扒拉著記賬本,陳文秀嘆道,“花銷太多,難啊!”
除此之外,陳文秀還有另一分擔心。
盛主任說,在每年的低保家庭收入審核中,有一條隱形門檻:審核部門會依據這個低保戶繳納的社保金,推算他每月的工資收入,如果超了標準,就取消他的低保。
陳文秀擔心,自己的低保可能因此被拿掉。
>> 部分低保邊緣戶生活更困難
低保戶之所以如此在乎,除了每月480元的補貼,還有各項針對低保戶的優惠政策。
今年丁字山社區的一低保戶,就因為孩子大學畢業而被拿掉了低保資格。據介紹,孩子畢業,即被認定為可以找到工作,且至少能拿到濟南市最低工資標準的月薪。“但這個孩子畢了業還沒找到工作,這個家庭的收入實際上并沒有增多。”盛主任說。
像這戶家庭,以及人均收入稍高于低保標準的家庭,便淪為了低保邊緣戶。由于他們享受不到低保對象能夠享受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得不到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的救助,缺乏相關就業指導,其實際生活可能比低保戶還要困難。
好在濟南、青島等城市,對低保邊緣戶也有一定的救助政策。
盛主任說,濟南的低保邊緣戶標準,按照低保戶480元的補貼乘以1.5來劃線,也就是月收入在480元-720元之間的人群。
不過,根據丁字山社區的普查,有些低保邊緣戶,有幾個月在低保線以上,也有幾個月掉到低保線之下,生活非常困難。
>> 低保戶揣著兩套房產,社區卻難核查
“現在低保戶附加的優惠政策有16項,很多人都惦記這個事。”丁字山社區工作人員任文靜對記者說。
僅僅依靠估算個人勞動收入來核定低保資格,盛主任感到越來越力不從心。
不少家庭條件稍有改善的低保戶被拿掉了低保資格,而有一些靠擺地攤、在外打工謀生的低保戶,其實際收入卻無法估量。
“我們這兒有一位老太太是低保戶,房管部門發現她名下有兩套房產,我們說怎么可能呢。結果這房子都是在別的社區,我們不知道。”任文靜說。
在2013年全省民政工作會議上,時任省民政廳廳長的張國琛就曾直言:“在我省,開著奔馳、寶馬領低保的有沒有?我說,有!”
“我有一個心愿,就是我們能有一套系統,讓應該享受低保的家庭,一定要進來;不該享受的,一定不讓他進來!”盛主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