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度推進民間融資的陽光化
禹城民間融資服務中心探索出“中介+擔保”模式規范引導民間資本的道路。
除作為“中介”組織借貸雙方對接外,禹城民間融資服務中心還創新性的引入擔保機制,讓擔保公司為民間融資提供擔保服務。這樣就調動了民間資本進入場內的積極性,截至5月份,該中心共備案出資人513名,借款企業57家,備案資金達3700萬,已出借額度累計達1.5億元。
事實上,禹城民間融資制度化嘗試,是山東規范民間融資服務的一個縮影。山東東營、臨沂兩市民間融資試點經驗也表明,規范民間融資應“疏堵并重,以疏為先”,以制度化手法將民間融資行為置于陽光下,是規避民間借貸風險的必由路徑。
今年4月,省金融辦主任李永健在考察東營民間融資試點時表示,應通過清理整頓投資類公司、設立民間借貸服務中心和民間資本管理公司等措施,積極引導民間融資陽光化、規范化發展,“開正門、關后門、堵斜門”,發揮好民間資本對正規金融拾遺補闕的作用。同時,按照省政府的要求,肩負著引導和規范民間融資功能的民間資本管理公司,在積累了足夠經驗后,可以探索擴大注冊資本金、提高主發起人出資比例、發行私募債等內容,進一步做大做強。
在這一思路下,禹城民間融資服務中心已開始醞釀“做大做強”:模式成熟后,今后該市或將再設一家服務中心。“增加中心數量可以擴大服務半徑,吸引更多民間資金,又可以引入競爭機制,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該市一位金融監管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