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上旬,青島天氣無有效降雨,近兩天更是天氣晴好,對小麥成熟有利,麥收得以順利“開鐮”。“過兩天有雨,如果不及時收割小麥就完了 ,村里大喇叭廣播天天提醒大家要搶收麥子,趁著天好大家都在忙活 。”6月14日,記者趕赴黃島大場鎮和王臺鎮探訪了解到,今年麥收比往年稍晚了幾天,因為天氣預報下周初有雨,農民開始搶收麥子,一些鄉鎮已經收割了一半多,農田里收割機唱“主角”,采用人工鐮刀收割的地方主要是一些“死角”,在不少村民的眼里,鐮刀割麥已經成了一種回憶。
收割機干到晚上10點
6月14日上午,記者首先來到了黃島區王臺鎮。一走進朱郭村,記者看到,馬路兩側都是麥子,村民們忙著翻曬。“今年的麥子雖然不如往年收得多,但總體來說也還能接受……”65歲的劉云亮蹲在自家麥子旁,掩飾不住豐收的喜悅。他種了3畝多地,每畝能收600斤麥子,“首先割的這批麥子大都是在山嶺上種的,本來產量也會比水澆地少一些。”劉云亮說。
接著,記者來到了旁邊的北馬連村。田間一片忙碌,一輛輛收割機在田間來回跑著,“這幾年收割機的數量一年比一年多,人工種小麥的卻越來越少,一般都用機器。”采訪中,一輛收割機的司機張先生在收割完一塊麥地后向記者說 ,這幾天天氣比較好,村民都趕緊把麥子收回家,三天前他就開始四處割小麥,幾乎每天都是凌晨4點出發,晚上10點才能忙完回家。“一天也就晚上能吃上一頓正經飯,早飯和午飯根本就來不及吃。”張先生說。
喇叭天天提醒雨前收麥
記者隨后又趕到了黃島區大場鎮西王家柳溝村。“馬上就要下雨了,如果不及時收割,一場雨過后就完了,我們村大喇叭天天廣播提醒搶收小麥。”村民王先生告訴記者,小麥的收割與天氣情況密切相關,天氣預報顯示17日、18日有中雨和小雨,如果再有風小麥會倒伏,而雨大農田積水,到時候收割機根本無法進入農田作業。這幾天一些外出打工的村民也開始陸續返鄉,抓緊時機搶收小麥。
記者在現場采訪的時候,沿途馬路全是曬小麥的村民,“趁著天好趕緊曬糧食,曬干后好入庫。”一位村民告訴記者。在公路上晾曬小麥的村民感嘆到,現在最麻煩的是曬麥子,沒有專門的場地,只能把麥子倒在路邊晾曬。
今年夏收比往年晚
“往年,麥收要更早,今年相對要晚了三到五天。”王臺鎮北馬連村的王明亮告訴記者,在他的記憶中,一般都在端午節之前麥收完成,但今年卻在端午節之后才陸續開始收割麥子。
對于為何今年的麥收要比往年晚,村民楊金貴分析,今年的氣溫比往年稍微低,特別是小麥返青時氣溫仍然比較低,影響了小麥的生長。目前一些比較好的地里的小麥仍然還未成熟,“山嶺上比較干旱,而且土地貧瘠,小麥成熟要早一點。楊金貴分析,一些洼地和平原上的小麥可能要在三五天之后才能正式開始收割。
■變化
“鐮刀割麥”漸出歷史舞臺
“現在省事多了,不用動手在麥田里等著收就行了。”在王臺鎮北馬連村采訪的時候,村民薛世茂告訴記者,以前全是采用人工收割,每到收割小麥的時候他們就犯愁,現在收小麥全是收割機唱“主角”,鐮刀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使用收割機效率提高不少,兩畝地小麥不到半個小時就收割完了,與此同時小麥的秸稈也被收割機打碎了,農民只需要找車把麥子直接拉回家就行了,下茬作物不管是玉米還是大豆直接播種就行了。“現在的麥收幾天就干完了。”村民丁玉欣告訴記者,以前的時候麥收要過半個月甚至一個月,現在收割幾十分鐘就完成了,大部分時間是曬麥子,幾天就完成了。
“現在用鐮刀割麥是一種生活體驗,它讓我想起了小時候的很多事。”村民王先生告訴記者,從小他都跟隨大人一起去農田收小麥,大家在一起熱火朝天地干活,鐮刀生銹了還要在石頭上磨,而小時候他和不少小伙伴拿著鐮刀一起去割草喂牛,家中的鐮刀陪伴他度過很多美好的時光,那種記憶一直留在他腦海里,雖然在外面的工作很忙,但每年夏收的時候他都親自去農田拿著鐮刀揮幾把,而家中的鐮刀他的老父親一直保存著。
“現在孩子都嬌生慣養,根本不會勞動也不懂節約,我讓兒子拿起鐮刀體驗一下生活,讓他從小愛惜糧食。”村民徐先生告訴記者,平時孩子把白饅頭吃一口就扔了,他無論如何教育孩子都不聽話,對此他也很苦惱。6月13日,他還專門讓7歲的兒子體驗用鐮刀割麥,目的就是讓兒子通過親身體驗來感受生活,讓他明白“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義,懂得珍惜糧食從而珍惜生活。
■說法
5月大風導致倒伏小麥減產不少
“要不是那場大風,今年的麥子肯定大豐收。”黃島區大場鎮農業服務中心的杜翔告訴記者,今年5月份島城突降大雨,下雨同時也刮起大風,風力達到六級以上,當時正值小麥灌漿期,大風過后一些地方的小麥出現了倒伏現象,小麥被刮倒后就很難扶起來,杜翔分析正是這場風雨對小麥的產量造成很大的影響,一些農戶今年的小麥產量會因此下降。
“去年一畝地都收到1200斤左右,今年估計只能收到800斤左右,減產還是比較明顯的。”村民李女士告訴記者,拿自己家洼地的小麥來做比較,洼地小麥一般來說比嶺地的小麥高產,由于洼地土質好加上風調雨順,去年麥粒飽滿,他們家一畝小麥收到1200斤,而今年由于小麥倒伏,倒伏的小麥出現爛根導致營養供應不足,今年小麥的顆粒相對瘦小,所以小麥出現了減產。
“小麥不是種植越密越好,遇到大風天氣麻煩就大了。”村民徐先生告訴記者,小麥減產和種植太密也有一定的關系,不少村民在種植小麥的時候有個誤區,為了增加產量往往播種太密,遇到風調雨順的年份小麥肯定大豐收,但如果遇到惡劣天氣小麥就會出現倒伏。對此,杜翔告訴記者,小麥如果種植太密集會妨礙通風透光,莖稈不夠粗壯,大風一刮就容易倒伏,對此他提醒農民在種植小麥的時候要科學播種 ,采取各種措施提高小麥的抗倒伏能力。
■展望若天氣好,三五天內進入收割高峰期
據黃島區王臺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盧錫友介紹,他們鎮一共有11300畝小麥,目前已經收割了近6000畝,收割小麥已經過半。“麥子一天一個樣,現在已經進入收割期,天氣這么好,估計三到五天后就進入收割的高峰期了。”黃島區大場鎮政府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大場鎮一共有近4萬畝小麥,目前已經收割了5000畝,收割的主要是嶺地的小麥,未來幾天洼地的小麥也將進入收割期,如果天氣一直好,未來三到五天就進入收割高峰期。
據了解,膠州、萊西、平度等小麥即將進入收割期,但收割機已經整裝待發,隨時進入農田進行收割,收割高峰期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