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科研機構承擔神十飛船三十套設備研制任務
山東科研機構承擔神十飛船三十套設備研制任務
齊魯網濟南6月11日訊(記者 李淼 張曉博 通訊員 李光宇)北京時間6月11日17時38分許,中國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將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中國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搭乘神舟十號飛船出征太空。在中國的航天歷程中,有著我們的山東元素,中國航天513所。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五一三所(對外名稱:山東航天電子技術研究所),隸屬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始建于1966年。1986年由山西太谷搬遷至山東煙臺。是目前山東省唯一一家從事航天高科技研究的科研事業單位。
參與了神一到神十所有研制任務
在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中,513所參加了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號飛船以及天宮一號空間飛行器的所有研制任務。在歷次載人航天任務中,513所承擔了每船30臺套設備的研制任務。
從神舟七號開始,513所在載人航天領域的任務又有了新的拓展,不僅有表現穩定、技術成熟的“老設備”,還拓展了航天員出艙通信子系統、航天服電子設備,以及空間飛行器儀表控制計算機,以及失重生理效應、骨丟失對抗儀等一批“新領域”。不僅有每船30臺套“久經考驗”的船上設備,還有更多首入太空的“面對挑戰”的新產品。產品涉及環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熱控、數據管理、乘員服務、測控、航天服、結構機構、醫監醫保、空間實驗等九個分系統。
在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務中,513所的技術領域已經拓展到醫監醫保和空間試驗領域,涉及領域廣、工作接口多、技術難度大,挑戰更加嚴峻。
出艙通信系統:天地溝通的使者,航天員的助手
航天員在太空如何與地面保持聯系,這是大家都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在神舟七號任務中,航天員翟志剛成功出艙并向地面報告情況,用的“太空電話”就是513所研制的航天員出艙通信系統;而在神舟飛船與天宮一號空間交會對接任務中,航天員則是通過513所研制的儀表控制了解飛船狀況、完成手動交會對接并接受地面發送的“太空郵件”的。
此外,513所研制的熱控分系統控制單元、溫度控制器等設備是飛船“太空空調”的重要組成部分,分別安裝在神舟飛船的軌道艙、返回艙、推進艙,天宮一號的實驗艙、推進艙段;飛船發射前的遠程體檢,發射場測試無線轉發系統;太空冰箱,醫用冷儲箱;航天員出艙通信子系統;天宮一號航天醫學空間實驗設備;航天員的健身器,骨丟失對抗儀;航天員的保健員,無創心功能測量儀;手動對接的靶心,目標標志器;航天員的太空家具,乘員物品柜;為航天員提供生命保障,環境控制設備;藍牙耳機,艙內無線話音系統等產品都在中國的航天事業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屢獲殊榮:曾獲科技進步特等獎
建所40多年來,先后參加了我國遠程運載火箭、各類衛星以及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的設備研制和發射試驗任務,參與了我國自行研制的所有宇航型號,為我國航天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其中,“十一五”期間圓滿完成了以神舟七號、嫦娥一號、嫦娥二號為代表的研制任務。因參與繞月探測工程,于2009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因參與神舟七號任務,被評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集體”(為全國20家受表彰單位之一),2010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共有百余項科技成果分別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3項)、國家科技進步獎(其中特等獎3項、一等獎3項)、國防科學技術獎和航天工業重大科技成果獎。被評為全國模范職工之家、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山東省文明單位、山東省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山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東省科普教育基地、2010年建設煙臺突出貢獻集體。2011年、2012年獲“煙臺發展突出貢獻單位”稱號。
近3年來,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2項、一等獎2項,國防科技進步獎特等獎2項,全軍武器裝備獎5項,北京市科技進步獎2項。
513所研制的產品分布于空間飛行器數管、測控、總體電路、環控生保、醫監醫保、儀表與照明和綜合電子、通信等領域。
513所的戰略發展目標是:以空間數據系統應用技術為研究方向,以計算機應用、軟件、測控、電力電子、通信為重點,以先進電裝工藝技術和輕小型化制造能力為基礎,建立空間產品的規模生產體系,宇航產業、武器產業、航天技術應用與服務產業等形成規模發展,將513所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空間電子產品軍民結合產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