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4日,高區人民法院成功調解了一場因小區“小菜園”而引發的官司:高區某物業清理了小區業主卞女士窗前的10平方米“小菜園”,卞女士也繳清了拖欠了兩年之久的物業費。這場官司再次引發居民對小區“小菜園”的關注。近日,記者走訪調查了市區部分仍存有“小菜園”居民小區,居民們普通反映,社區里開辟“小菜園”,“園主”可能得到一些好處,但損害了大多數業主的利益
■案情回放
窗前“菜園”不清理,我就不繳物業費
5月11日,高區某小區物業公司以拖欠物業管理費為由,將小區業主卞女士告上法庭,要求卞女士繳清所欠物業管理費。
事情還得從兩年前說起。家住文化西路某小區的市民卞女士多了件鬧心事。她的鄰居王女士未經小區居民同意,擅自在她家樓下的綠化帶里開辟了一處面積達10平米方的“小菜園”,給綠化帶添了一塊“疤”。破壞公共空間且不說,王女士還經常擔來用糞尿給蔬菜施肥,甚至讓她家的寵物狗在綠化帶里“如廁”。卞女士住在一樓,窗戶正對著這塊“小菜園”,打開窗戶,常能聞到糞尿的臭味,卞女士為此很是煩惱,她認為鄰居的行為嚴重影響了她的生活,多次對王女士進行勸阻未果,卞女士只得向物業公司反映此事,然而,物業公司幾經交涉同樣未解決此事。卞女士認為物業公司沒有盡好保護綠化帶的職責,拒繳物業管理費。
兩年來,這塊“小菜園”的問題遲遲沒有解決,卞女士也欠了300元的物業管理費。5月11日,高區某小區物業公司以拖欠物業管理費為由,將小區業主卞女士告上法庭,要求卞女士繳清所欠物業管理費。高區人民法院審理認為,該物業公司和卞女士之間簽訂了物業管理服務合同,物業公司應履行管理服務職責,而卞女士也應繳納物業管理費。5月14日,經法院調解,該物業公司清理了王女士所開辟的10平方米“小菜園”,卞女士也繳清300元物業管理費。
■記者調查
違規“小菜園”成社區“疤痕”
17日,記者對環翠區竹島辦事處山海社區、高區田和辦事處寨西、寨南、古寨共4個存在非法“小菜園”現象的社區進行了調查。在這些社區,有的居民在荒廢的綠化帶里種上蔬菜和莊稼,有的居民則直接破壞綠化帶墾殖成私家菜園。對這種行為,居民、物業公司、居委會的看法如何呢?記者進行了調查。
在記者調查的20名居民中,14名居民都對非法“小菜園”的存在表示了反對,5名表示了理解,只有一名表示贊成,而19名居民都對整治“小菜園”活動表示了贊同。
“這些小菜園跟環境‘疤痕’一樣,把城市環境搞得邋遢。”市民王女士表示,將公用綠化帶變成私家菜園,“園主”可能收獲一些蔬菜,但這種行為不僅違反社會公德,也影響了居住環境,這些居民應該自覺配合整治行動,還居民靚麗、舒心的居住環境。
“雖然多數居民開墾非法‘小菜園’并非惡意,但‘小菜園’確實影響了社區形象,我們居委會和居民都非常支持對此進行整治!”對居民擅自開辟非法“小菜園”行為,寨西社區居委會主任叢朝霞告訴記者,存在違規“菜園子”的社區一般是沒有物業的老舊小區,甚至有些居民種菜是想改善環境,但提到環境整治,絕大部分居民都是很支持的。
■相關連接
全市已整治違規種植農作物320處
“非法‘菜園子’影響了人居環境。”市城管辦相關負責人梁曉華介紹,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居民在城市綠化帶、住宅小區綠化帶、城郊山坡、林地等公共用地區域,種植農作物,不僅占用了城市公共空間,而且破壞了地表植被及園林綠化,影響了城市形象,破壞了人居環境質量,因此,根據國家《城鄉規劃法》、《城市綠化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我市開展了“菜園子”整治行動,還市民以優美的居住環境。
自5月5日起,我市開展了市區非法侵占公共用地種植農作物摸排和整治工作,共發現違規種植農作物975處,面積約16.9萬平方米,首先將進行清除,之后做好綠化、硬化等恢復配套工作。
截止5月16日,全市共清理違規種植農作物320處,面積49621平方米,同時,綠化了46處,面積10834平方米。
“希望市民能夠自覺維護公共空間,對于違反規定種植菜園的,由相關部門依法責令整改,限期不改的,將按有關規定給予處罰。”梁曉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