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起,北京交警開始對“中國式過馬路”正式開罰,行人闖紅燈或不走人行橫道罰10元,非機動車違法罰款20元。而且這種處罰將長期堅持。那么,濟南的 “中國式過馬路”到底有多嚴重?山東省是否也會對行人以及非機動車闖紅燈進 行處罰?對“中國式過馬路”開罰,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記者探訪:有路口半小時只一人等紅燈
昨日上午8點半,記者來到省城經十路與營市街交叉的十字路口處。記者在現場看到,雖然有3名交警、8名協警及3名戴著紅袖箍的志愿者在路口各處“把關”,依然不能阻止闖紅燈的行人。
8:43左右,車輛正在左轉彎,路口北側僅有三人在等待過馬路。一位頭發花白、身著藏藍色衣服的老婦人,左右張望了一下,第一個從等待的人里沖了出來。只見老太太步幅不大,但兩只腳靈巧地前后挪動,不過一分鐘時間,就從路北沖到了路南。
上午9點半,記者來到汽車廠東路與濟濼路交叉十字路口南側的紅綠燈處。這一路口靠近濟南長途汽車總站,車流量較大,來往行人也較多,但因為沒有協警,此處的紅綠燈“形同虛設”。
從上午9點半到10點,記者在該路口觀察了半個小時,僅有一人遵照紅綠燈指示,等紅燈變成綠燈后再通過。從青年人到壯年人再到老年人,從懷抱幼兒的婦女到手牽著手的年輕情侶,再到頭發斑白的老夫妻,闖紅燈者年齡大小不限。比起紅燈,真正能讓人們停下來的,只有快速通過的車流。即使是偶爾的兩三輛速度極快的車,都不能阻止他們。只要最中央的車道有車輛通行,過馬路的人就會堵到緊挨著該車道的車道,等著過馬路。
部門回應:行人闖紅燈以教育為主
下一步,濟南交警是否也會效仿北京交警,對“中國式過馬路”開罰?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對于非機動車闖紅燈的處罰,濟南早就處罰過。從2012年12月開始,天橋交警大隊北外環中隊就較大規模地開展了對非機動車主闖紅燈的現象進行處罰,闖紅燈車主均被處以20元罰款; 通過近4個月的行動,僅在濟濼路與北外環路口,就處罰了約350起電動車闖紅燈的交通違法行為。
目前對行人闖紅燈的交通違法行為仍以警告和勸導為主,暫不處罰。山東省交警總隊的相關人士也告訴記者,目前山東各地對“中國式過馬路”多以警告和勸導為主。交警部門提醒市民,盡管本地暫不處罰行人違法行為,但行人違法引發交通事故要承擔相應事故責任。
取證難、執法難、糾紛多……目前在濟南乃至山東一些城市對行人以及非機動車闖紅燈仍以教育為主暫不處罰,一位一線執勤交警向記者說起了目前查處行人、非機動車闖紅燈存在的難題。“以前我們也對這一行為進行過糾察,發現,橫穿馬路的行人中有不少是老年人,如果對這些違法者實施處罰,老年人很容易激動,萬一遇到老人有心臟病、高血壓,出了事怎么辦?”這位一線交警還說,根據規定,現場處罰現金需要至少兩名交警同時在場,從現在的警力來看,抽出這么多警力處罰違法行人確實有些難度。
在另一名濟南交警看來,執法難度很大,“如果行人就說身上沒帶現金、沒帶身份證,怎么辦?如果不處罰,這就會引起其他違法行人的攀比甚至效仿,所以糾紛會很多。”今年2月份,交警在二環東路與山大北路路口曾查處過行人闖紅燈,但由于闖紅燈女子面對交警的查處時情緒激動,沖著交警與現場多家媒體記者大聲吵鬧起來,該女子最終只是接受了交警作出的口頭警告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