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于國鵬 報道
本報濟南訊 去年,泰安市東平戴村壩(含小汶河東平段)已被列入大運河申遺必須確保名單。東平縣采取保留原有生態林,并對周邊環境進行適度改造的方式,對戴村壩進行保護和環境整治,從而讓這段古運河景觀“活”起來,聯通起古今生活。
戴村壩是全國著名的水利工程,始建于明朝永樂九年(1441年),距今約600年的歷史。壩體設計巧妙、造型美觀,是我國古代水利工程的一大杰作。
泰安市副市長徐恩虎介紹說,東平縣投資5600多萬元,對戴村壩進行保護和環境整治。“整治面積近50萬平方米,在保護好這一水利樞紐工程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現狀地形,保留原有生態林,對戴村壩周邊環境進行適度改造,設置了景觀亭,沿線布置了木質棧道景觀平臺,為觀眾提供了觀壩、聽壩的景觀空間。”
當地還投資2000萬元,修建了戴村壩博物館。這座博物館建筑面積1900多平方米,通過照片、實物、模型以及地圖、文字等形式,形象地展示了戴村壩的建造歷史及作用,弘揚了運河文化。
大運河泰安段包括寧陽段、東平段。據了解,兩縣分別編制了大運河泰安段寧陽堽城壩遺址及附屬文物禹王廟修繕保護工程設計方案,東平縣安山閘、戴廟閘修繕保護工程設計方案,以及大運河遺產東平戴村壩保護與展示方案等,據此展開遺產保護與環境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