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有媒體報道,在黃山等一些險峻的山麓景區中,經常能看到有人身系繩索、頭戴安全帽,在懸崖上忽上忽下。他們是“特殊”的環衛工--- 放繩工,在撿拾游道以外范圍的垃圾,被稱為“懸崖上的舞者”。
濟南多個風景區負責人表示,市內的山勢都比較平緩,沒有特別陡的懸崖,目前沒有這類放繩工。但記者在大佛頭采訪發現,平緩山道上,環衛工的撿拾工作鮮為人知:由于一些游客隨手亂扔,每天山路上都有不少垃圾,負責垃圾撿拾的環衛工每天早上7點就開始巡山,來回走15公里山路,每天撿的垃圾能達300斤。
撿拾山路垃圾 每天要走15公里
16日14:00,記者來到濟南東部的大佛頭。山道沿途,很多市民和游客結伴爬山,一些中年男女還拄著登山拐杖。從大佛頭山下的“開元遺韻”石牌坊,一直到山頂處,記者發現,沿途豎立著幾塊“請勿亂扔垃圾”的提示牌,并留了監督電話。山道上干凈整潔,除了零星的塑料袋、飲料盒、水果皮等垃圾外,幾乎沒有垃圾。
14:30,在開元寺上沿的山道上,環衛工人黃先生正在撿拾垃圾。他告訴記者,路面之所以干凈,因為已清理過了。“我負責3000米左右的保潔區域,現在已來回走了好幾趟,垃圾基本都撿完。”他說,一些游客經常亂扔垃圾。“只要1天不清理,山路上就遍地是垃圾。”他說,多的時候自己一天轉五六趟,得走15公里山路。
早上7點巡山 常鉆樹林撿垃圾
黃先生告訴記者,自己今年51歲,來濟南市林場打工1年半了。“和我一起的還有4名環衛工,我們負責大佛頭的垃圾撿拾。”
他表示,每天早上7點,他們就開始巡山,在各自負責的區域撿拾垃圾。“不光是路上,樹林里也經常有垃圾,也要清理。”他說,自己鉆樹林撿垃圾,衣服經常被樹枝刮壞。正說著話,黃先生發現身旁的小樹林里有一些垃圾袋、玻璃瓶等,就徑直鉆了進去,將其“捉”進垃圾袋中。“一些游客不知道路,就鉆進小樹林探路,隨手就把垃圾扔下了。”他說。
山上設50多個垃圾桶 游客仍亂扔
記者看到,山道上每隔近百米就有一處垃圾桶,但不少垃圾桶里幾乎都是空的。黃先生說,山上至少設有50多個垃圾桶。
“現在游客不算很多,每天撿拾的垃圾量都在300斤左右。”他說,一些游客扔垃圾時并沒有想到垃圾桶,而是直接扔在地上;還有一些游客在休息平臺處聚餐后,不收拾就離開了,留下一地垃圾。
他介紹,如果到黃金周等節假日,游客猛增,垃圾量會非常多,5名環衛工撿拾量加起來估計得有1000斤。“遇到一些人扔垃圾,我也會上前勸說,當時他們聽,但之后依然是該往地上扔還是往地上扔。”黃先生呼吁,游客在登山時應舉止文明,不要隨地扔垃圾,共同營造良好的出游環境。
相關新聞
大佛頭環衛工月薪“有點低”
早上7點開始撿垃圾、每天走山路15公里、全年沒休息、請假扣錢……在大佛頭環衛工人黃先生眼中,他和另外4名環衛工專門負責撿拾山上垃圾,工作量很大,每月1200元工資太低了。黃先生表示,在山上撿拾垃圾,每天要走很長山路,常年如此并不容易。“我們沒有放假的時候,如果有事請假,請一天就會扣40元錢。沒達到濟南市月最低工資標準1380元,能不能幫我們呼吁一下漲點工資?”他說,這也是他和幾位同事的心愿。
濟南市林場相關人士表示,負責大佛頭的幾名環衛工不屬于林場在編職工,工資并非由林場發放。他說,林場和一家保潔公司簽訂了協議,環衛工是該公司派來的,工資也由其發放。對于具體工資情況,他表示不清楚。
2013年,濟南市歷下、市中、槐蔭、天橋、歷城五區的月最低工資標準為 1380元。濟南人社部門相關人士表示,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后,在法定工作時間內提供了正常勞動,用人單位應該支付其不低于最低工資標準的工資。 (記者孫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