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全省氣溫不斷攀升,明后天最高溫就能突破20℃。雖然天氣熱了,但是省城還未進入真正意義上的春天。同時記者從濟南市氣象局了解到,目前的持續(xù)升溫也為周末的氣溫驟降埋下伏筆。根據目前的氣象資料分析,周末省城降溫幅度或超過8℃,極有可能達到寒潮級別。 記者王曉迪冷空氣經過前有預兆南風吹到底,北風來還禮
“觀風測天”由來已久,不少老一輩的人也都認為風對天氣變化有明顯預兆。據氣象專家介紹,天氣興云致雨首先要有水汽,水汽是靠風來輸送的,因此才會有“東風送濕,西風干;南風送暖,北風寒”的說法。除此之外,“南風吹到底,北風來還禮”,說的就是冷空氣經過前后風向的轉換情況。
就濟南最近的天氣來說,就可以看出“南風吹到底,北風來還禮”這句話很有道理。本周前期主刮南風,陣風能達到7級,今天白天最高氣溫19℃。明天最高氣溫達到21℃左右。7~8日氣溫繼續(xù)升高。但是這只不過是表面現(xiàn)象,因為連續(xù)的高溫天氣后,周末將迎來一次較強冷空氣,南風轉為北風,氣溫也大幅度下降,同時也印證了“南風送暖,北風寒”這句老話。昨日,記者咨詢氣象專家時了解到,預計這次冷空氣會使氣溫明顯下降,下降幅度可能超過8℃,很有可能達到寒潮級別。
春捂記得顧兩頭但也不能捂過頭
昨日記者發(fā)現(xiàn),濟南氣溫連續(xù)升高,有些市民便早早地脫掉冬裝,換上輕便漂亮的春裝。不少愛美的女性也都迫不及待地穿上超短裙和絲襪。身上雖然輕松不少,殊不知,戶外每一次刮起風來,氣溫就會比無風時低兩三度,薄薄的春裝根本抵擋不住這種變化。因此民間的傳統(tǒng)習慣“春捂”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可是到底應該怎么“捂”?“捂”到什么時候才可以?對于這些疑問,專家解釋,冬去春來,人體皮膚逐漸蘇醒,汗毛孔閉鎖程度相應降低,因而春風較大的時候,盡管不是很冷,卻能長驅直入肌體內部,人就可能感冒或并發(fā)其他疾病。再加上春天的天氣不穩(wěn)定,過早脫掉棉衣或穿得太少,也很容易著涼感冒。對于應該“捂”哪里,醫(yī)生的建議是注意“捂”兩頭,即重點照顧好“首足”兩頭。重點“捂”頭頸與雙腳,可以避免感冒、氣管炎、關節(jié)炎等疾病發(fā)生。寒多自下而起,而人體下身的血液循環(huán)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風寒侵襲,因此傳統(tǒng)養(yǎng)生主張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
“春捂”的原則是過猶不及,不“捂”不行,“捂”過頭也不成,掌握好“春捂”的尺度非常重要。
冷驚蟄,暖春分乍暖還寒多注意
今天下午18:14:51,將迎來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三個節(jié)氣驚蟄。驚蟄一般在每年的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蟲。驚蟄節(jié)氣正處乍暖還寒之際,根據冷暖預測后期天氣有一句諺語“冷驚蟄,暖春分”。因此驚蟄節(jié)的風也有用來作預測后期天氣的依據。如“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驚蟄吹南風,秧苗遲下種。”
據氣象專家介紹,驚蟄節(jié)氣人們要注意氣象臺對強冷空氣活動的預報,當心冷暖變化,預防感冒等季節(jié)性疾病的流行。由于驚蟄氣候特征為天氣回暖,雨水增多,氣候變化大。因此專家提醒市民要補充水分,防寒保暖應付多變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