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的士”品牌車隊到底有何與眾不同?5日,記者采訪了解到,智能頂燈系統是其中的核心武器,而作為系統的一部分,每一輛出租車內均安裝有攝像頭。對于攝像頭是否侵犯乘客隱私問題,客管中心表示,出租車內不是私密空間,而是公共空間。

●智能“帽子”有七大功能,國內處領先地位
“智能頂燈是其他普通出租車所沒有的。”客管中心副主任于超告訴記者,智能頂燈不僅僅是個頂燈,而是一個多層次的系統。
于超介紹說,智能頂燈系統有七大功能:一是顯示駕駛員級別,3A級;二是顯示支付方式:可以使用一卡通和銀行卡刷卡支付;三是顯示車輛運行狀態:暫停、空車和載客;四是集成了計價器系統,可以從后臺進行遠程調控。“比如調整運價,以前只能一輛車一輛車地調整,現在可以直接通過智能頂燈系統操作。”
“車內安裝的攝像頭,也是智能頂燈系統的一部分。”于超說,第六個功能就是車內安裝的服務評價器,乘客接受完服務后,可以對服務進行評價。
于超說,車內的GPS導航屏也是系統的組成部分,司機可以通過導航屏進行操作,控制車頂頂燈信息。而從全國看,目前智能頂燈系統是出租車中最先進的裝備。
●上車下車攝像頭都拍照,是否侵犯乘客隱私?
記者看到,“泉城的士”車隊的每一輛車均在副駕駛斜上方位置,安裝有攝像頭。乘客上車時,司機按下計價器,攝像頭拍一張照片;乘客下車時,會再拍一張。“攝像頭并不是單獨的,它屬于智能頂燈系統的一部分。”于超說。
據了解,去年11月27日,濟南第一輛出租車安裝了攝像頭。來自濟南公交恒通出租公司雷鋒車隊的隊長郭泗鎮成為首個“吃螃蟹”的駕駛員。他說,安裝一個多月了,幾乎沒有乘客表示異議,大多數都表示理解和認可。
但出租車內安裝攝像頭也引起了部分市民的質疑。“有被監視的意味,感覺怪怪的,除了隱私被侵犯,還擔心信息泄露。”記者采訪中,也有不少市民如此表示。
據了解,普通情況下,攝像頭不會對乘客乘車的全過程進行錄像,而是采取拍照的方式。“只有在緊急情況下,比如司機或者乘客報警時,按下按鈕,才會啟動攝像功能。”于超表示,駕駛員并不能操控攝像頭對乘客隨意拍照,所有照片都將上傳到濟南城市公共客運管理服務中心的服務后臺保存,并定期刪除,不會流入其他渠道。
而對于攝像頭是否涉嫌侵犯隱私問題,于超說,出租車非私密空間,而是屬于相對開放的公共空間。“乘客支配的是行車路線,而不是全部的車內空間,談不上侵犯隱私問題。”
客管中心一名工作人員給記者舉例說,根據GPS數據統計,每輛出租車日均載客33乘次,“俗語講,就是拉33個活。”上車拍一張,下車拍一張,一輛出租車一天就是60多張。“濟南主城區8000多輛出租車,如果都安裝攝像頭,一天得拍多少張照片啊,肯定會定期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