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周海濱、王永珀[微博]、王彤[微博]……這些名字球迷耳熟能詳,他們均來自同一個地方——山東魯能[微博]足校;與此同時,魯能足校的8屆高中畢業生中,本科升學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
1999年,山東魯能泰山足球學校(魯能足校)在山東濰坊市坊子區的一個舊電廠區應運而生。
14年風風雨雨,魯能足校創造了一系列驕人的成績:向各級別國家足球隊輸送隊員77人,向中超、中甲、中乙足球俱樂部輸送隊員141人;魯能足校還奪得全國U13—19青少年足球比賽冠軍39項,獲得4項國際青少年足球邀請賽冠軍。魯能足校的成功之處何在?又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示?
出國比賽是常事,青訓投入有保障
魯能足校的天津少年金健,雖然今年只有12歲,但經歷卻相當豐富。他不僅參加過與國內一線俱樂部后備梯隊的比賽,也曾在韓國與國外知名球隊的同年齡段球員同場競技。就在最近,他還和隊友們一起去葡萄牙、西班牙學習交流。
對于魯能足校的孩子們,參加國際比賽一點都不新鮮。自上世紀末起,魯能足校在國內率先實行單年齡段組隊模式,選派隊伍出訪15個國家的30余家知名俱樂部。7月28日,“魯能·濰坊杯”國際青年足球邀請賽拉開戰幕,這項賽事由魯能足校創辦,已舉辦了6屆,不僅是魯能青訓的一種方式,更成為青年足球的一項品牌賽事。
“現在足校無論是基礎設施,還是培養方式,都有很多國外優秀俱樂部的影子。”魯能足校校長董健說,足校一直借鑒、吸收世界青少年球員培養的先進經驗,歐洲足球專家可可維奇、弗蘭多、佐蘭和巴博薩先后在魯能足校擔任總教練,制定訓練大綱、對中方教練進行定期培訓。董健清楚地記得,剛來足校不久的外籍總教練發現球員跑早操,曾當即要求取消。“他說不符合運動員成長的規律,我們完全認可。”
“魯能青訓的成功,離不開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在采訪中,許多人都提到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對足校的支持。魯能足校副校長李學利說,足校每年收取的四五百萬元學費,遠遠抵不上動輒上千萬元的運營費用,之間的差額便需要山東省電力公司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