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一度的“雙十一”又來了。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濟南的傳統零售商以超乎從前的規模及力度也參與其中,大有與電商一較長短的底氣和架勢。
比價格返差價、搶顧客掙人氣,甚至不惜先下手為強。“雙十一”當天記者探訪發現,不只是在氣勢上,在人氣和成交量的提升上,濟南傳統零售商的戰績也大有不輸電商之勢。業內分析,這與電商“雙十一”短板盡現,傳統零售商體驗和服務優勢凸顯有很大關系,消費者已越發理性。
短兵相接 戰績不俗實體店“雙十一”當天人氣照漲五成
“金街”泉城路可謂匯聚傳統零售業的大部分業態。“雙十一”當天,記者以泉城路為范本,實測了在電商全年勢頭最強之日的人流量。雖然時值周二工作日,但據記者初略估算,自上午9點起,泉城路每分鐘的人流量可達70人左右,該人流高峰一直延續至上午11點左右。
在零售商實體店內,人氣也可謂爆棚。尤其在世茂廣場、恒隆廣場、國美、Gd鉆世界和三聯商社等處,記者初略估算平均每分鐘人流量可達100人左右。以上,除大型購物中心和大型綜合體本身能吸引較大人流外,國美、Gd鉆世界和三聯商社等大都推出了特有的“雙十一”活動,其通過全網比價等方式,將傳統零售商與電子商務渠道打通,自成一條突圍之道。
記者現場隨機采訪發現,不少消費者直言今年的傳統零售商促銷風格“霸氣”許多,單從“全網比價”來看就顯得底氣十足。雖然記者采訪時“雙11阿里38分鐘交易額破百億”的消息已網絡瘋轉,但三聯商社等傳統零售商反饋,濟南實體店“雙十一”當天的人氣較往日漲五成左右,截至“雙十一”當天18:00記者發稿之前,僅三聯商社的成交額已近1000萬元,較往年同期增長15%以上。傳統零售商大有“雙十一”扳回一城之勢。
消費體驗 售后服務電商短板恰是實體店“雙十一”強項
“雙十一”至今已是第六個年頭,從往年的避其鋒芒,到逐漸融入直至今日的絕地反擊,傳統零售商的底氣日增離不開其對消費體驗和售后服務優勢的總結和體會。尤其今年以來,在濟南,以華聯、銀座、國美、三聯商社等為代表的傳統零售商,一直在不斷加強其消費者體驗和售后服務優勢,隨著消費者的日趨理性,實體店消費回攏可謂水到渠成。
的確,眼下,對“雙十一”電商的“擁堵式消費”和“垃圾消費”的爭議也超乎從前。不少消費者也開始意識到,“雙十一”中充斥著的虛假折扣、以假亂真、消費欺詐等消費陷阱,以及很多搶購來的商品雖然便宜卻并不實用、“剛下單就想退貨”的垃圾消費隱憂。
日前,國家工商總局發文禁電商“雙十一”先漲價后打折、質檢總局抽檢電商:100%羊絨衫無羊絨,產品合格率堪憂的消息先后曝出,也表明了相關職能部門的介入監管決心和“雙十一”電商的短板和疲態。有分析稱,這也更為凸顯了傳統零售商的優勢所在,給了消費者“用腳投票”的機會。
另外,濟南的傳統零售商也未放棄網上陣地。除了實體店發力之外,華聯易購、銀座網等濟南傳統零售商打造的網上商城也在同時行動。從今年傳統零售商的強勢反擊來看,不少傳統零售商可能已嘗到了雙線融合的甜頭,至少已嘗到了體驗消費、售后服務的甜頭。 (本報記者 潘慶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