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時報訊(記者常鑫) 近日,聊城11個月大女嬰子萱的臀部、腹腔、骨盆多部位被扎入16根鋼針,12根仍留體內。昨天,經北京兒童醫院多科室主任3個半小時手術,孩子體內12根鋼針被成功取出。據了解,其中10根為注射器針頭、2根為縫衣針。院方表示,手術造成創傷微小,孩子有望一周后康復出院。
母親兩次失聲痛哭
昨天早晨8點15分左右,小子萱被手術車推出病房,后進入手術室。手術室門被關閉后,子萱父母及表舅被隔離在外,子萱母親突然抱住孩子表舅失聲痛哭。“她實在太緊張了”,據孩子父親范先生介紹,前晚3個家屬誰也沒睡好,早晨五六點就都醒了。手術持續進行中,時有其他患兒進出手術室,每當大門打開,范先生夫婦都會站起來觀望。
下午1點20分,子萱父母被叫入手術室旁的接待室,隨后子萱母親出門后再次失聲痛哭。范先生返回后表示,醫生告知孩子手術已結束,手術十分成功,體內12根鋼針全部取出,目前孩子的麻藥仍未消退。“孩子母親實在是太緊張了,幸虧針取出來了。”范先生稱。
多醫師合作取出鋼針
昨天下午3點30分,北京兒童醫院院長助理趙成松在發布會上表示,經基礎外科、骨科、泌尿外科、麻醉科、影像中心及超聲科6科室9名主任醫師組成團隊的合作手術,小子萱體內的12根金屬異物全部被取出。
基礎外科的陳永衛和張延沖主任醫師主要負責取出子萱腹腔內鋼針。陳主任表示,子萱體內鋼針主要在腹腔、盆腔和骨盆周圍,涉及多個臟器,其中腹腔內的肝臟、腎臟和脾臟等附近都有鋼針,他們使用腹腔鏡將腹腔內的肝臟、子宮和直腸中的鋼針取出。隨后又使用B超定位后將脾臟內的鋼針取出。在泌尿外科醫生的配合下,腎臟內及腎臟后側的鋼針也被取出。
“部分鋼針在患兒體內較淺,外科醫生一推,像納鞋底一樣就擠出來了,這樣做沒有任何切口,只有一個小眼。”超聲科王曉曼醫生稱,“而有的針則扎入體內很深,在B超引導下要先測量鋼針距皮表距離,并在近皮表位置做很小的切口,后用鉗子夾出鋼針。”超聲科賈立群主任說,脾臟和腰大肌后方的針相對最深,要先用消毒的B超探頭伸入腹腔內,查找到鋼針后做定位,并將探頭下距離告知,隨后外科醫生局部伸入做切口后取出。
同類手術一般使用放射科定位,而此次手術使用B超定位,是為避免放射定位對孩子身體的輻射。基礎外科陳永衛主任表示,術中定位非常重要,超聲科醫生的精確定位使其他醫生能成功找到鋼針位置,減少了手術對孩子的打擊。
子萱有望一周后出院
基礎外科侯大為主任表示,手術成功、創傷微小為術后恢復提供很大便利。侯主任稱目前孩子仍在麻醉清醒期,隨后可能會有繼發的出血、遲發的感染等問題,醫院要檢測孩子的生命體征,同時要加強支持營養的治療。“我們有信心讓孩子一個星期康復出院。”
發布會上,醫生透露,12根鋼針中有10根是注射器針頭、2根是縫衣針。此前子萱母親劉女士表示,曾從孩子臀部、腹部和腿部拔出共4根鋼針,其中3根為縫衣針、1根為注射器針頭。
昨晚8點53分,子萱父母已準備入睡。而在這之前,子萱的表舅劉先生也已去和戰友告別準備離開北京,“我孩子馬上要出生了,手術順利了我得回去照看老婆”。
(原標題:被扎針女嬰手術成功多醫師合作取出鋼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