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起家族式危害極大的制販假藥團伙案:他們從醫院、小診所、藥販子手里購進過期藥物,將藥物磨碎后摻上玉米面,生產出祛風止痛寧膠囊、通絡風痛寧膠囊等藥物。該團伙打著運輸燈具的幌子,通過物流銷往內蒙古、河北、黑龍江等地的小藥店、小診所。10日晚,濟南市公安局食藥環偵支隊會同槐蔭公安分局,搗毀這個涉嫌生產、儲存、銷售假藥的8人團伙,查獲假藥成品6萬余瓶、假藥膠囊500萬粒。這是今年以來,濟南警方破獲的最大一起制販假藥團伙案。目前,王某某等8名犯罪嫌疑人被槐蔭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白天大門緊閉,晚上8:00左右才進出車輛。”今年8月,槐蔭公安分局美里湖派出所民警在轄區巡邏中,發現美里莊附近的一處出租院有點不太尋常,該出租院位于城郊,從院里出來的面包車常去的地方是物流公司。民警暗中跟隨送貨的面包車,發現貨物用紙箱子包裝著,上面印著燈具、易碎品等字樣,貨物一般都是發往內蒙古、黑龍江、河北等地。
民警初步判斷,出租院里可能有一個加工廠,但如果是生產燈具的,為什么大白天要關門呢?在調查中,民警發現貨物目的地是一些藥店、診所,箱子里裝的也根本不是什么燈具,而是祛風止痛寧膠囊、通絡風痛寧膠囊等藥品。民警查詢藥品包裝袋上的企業廠家名字,發現濟南根本沒有這樣的醫藥廠。原來,出租院里藏著一生產、銷售假藥的黑窩點。為遮人耳目,制假嫌疑人故意用印有燈具字樣的紙箱子包裝藥品,通過物流運往外地。
濟南市公安局食藥環偵支隊會同槐蔭公安分局食藥環偵中隊、美里湖派出所成立專案組。經過一個多月的走訪調查,民警發現制假團伙有多處窩點。“至少有5個造假的地方,有的窩點相距不到百米,每個窩點里的人做什么,分工都非常明確。”槐蔭公安分局食藥環偵中隊民警徐正斌告訴記者,制假團伙有兩輛面包車負責送貨。“他們警惕性很高,即使村里的人也不知道他們生產的是什么。”
10日晚,專案組民警突襲一制假窩點,當場查獲祛風止痛寧膠囊、通絡風痛寧膠囊、復方骨康通膠囊等假藥成品5萬余瓶、假藥膠囊300萬粒,查扣制假設備6臺、制假模具15件、運輸車輛2部及大量假藥包裝物,同時將現場正在加工假藥的王某某等8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獲。隨后,民警兵分五路搜查其余涉案窩點,再次查獲復方骨康通膠囊等假藥成品1萬余瓶、假藥膠囊200余萬粒,查扣5臺制假設備及大量生產原料、包裝物等。
據了解,制假嫌疑人王某某今年21歲,河南人,參與生產銷售假藥的有他的姐姐與母親,這是一個家族式制販假藥團伙。此外,王某某還請了5名老鄉一起制假。經初步統計,該案涉案金額達500余萬元。
【制假過程】
數量如此驚人的假藥,嫌疑人王某某到底是用什么做原料生產這些假藥的?
收購過期藥為原料 用玉米面加工止痛藥
辦案民警在犯罪嫌疑人的涉案窩點,發現大量的消炎藥、止痛藥等過期藥十余種,還有玉米面。原來,犯罪嫌疑人王某某生產假藥的原料正是這些過期藥,他以幾元一箱的價格從藥販子手中購得。王某某制藥原料的另一個來源是一些醫院、藥廠處理的過期或要過期的各類治療疼痛、哮喘的藥物。
有了原料,王某某購進生產假藥的設備、儀器。在王某某的制假窩點,民警查處10多臺機器,儼然形成一條半自動化的生產線。王某某介紹,加工假藥時事先將收購來的過期用藥倒入磨面機中磨碎,然后倒入灌裝機中灌裝膠囊,用拋光機將膠囊表面的藥物碎末清除干凈。最后一步裝瓶,用封口機進行密閉封口。
“在物流接貨單上我們看到,王某購進的膠囊有22箱之多,主要進貨地是在河南地區,膠囊皮是不是毒膠囊,我們還在進一步調查當中。”民警說,查獲的假藥包裝很正規,使用說明書、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廠家等信息一應俱全,但包裝信息都是偽造的。
生產加工完成之后,這些假藥是如何銷售的呢?
網上進行宣傳 假藥流向小診所、小醫院
一開始,王某某在網絡上通過制作網頁進行虛假宣傳,而且辦理了一個“400”開頭的電話,綁定自己的手機,作為客服電話。隨后,在發展了一批客戶之后,又購進一批印有燈具字樣的紙盒,將假藥裝進紙盒作為偽裝,發送物流到外地。
據民警介紹,王某某生產一盒假藥的成本也就在2元錢左右,批發價則要高出好幾倍,在他的物流發貨單中,其生產的假藥主要是銷往內蒙古、河北、安徽、黑龍江等地小診所。
王某某生產出來的假藥,主要是面對哮喘、風濕骨痛的患者,這些藥因為價格低、即時止疼效果明顯,在農村和偏遠地區極有市場,病人在服用藥物后,前期可能會有止痛的作用,但是長期服用,副作用很大。
◎相關新聞
近幾年濟南破獲的假藥案2011年
濟南公安機關成功偵破一起特大互聯網銷售假藥案件,先后抓獲犯罪嫌疑人13名,查繳各類假藥249種152箱(件)約300余萬粒(片),假冒藥品涉及十余家跨國醫藥巨頭和100余家國內大型藥品企業的主要產品。
2012年
以廉價中草藥冒充麝香、穿山甲、冬蟲夏草等名貴中藥材,一小盒假藥生產成本僅20元,轉手卻以每盒298元的高價對外銷售。2012年4月,濟南公安和藥監部門聯合通報,根據公安部批轉的有關案件線索,濟南市連續破獲兩起特大制售抗癌假藥案,總案值3000多萬元。
2013年
濟南槐蔭警方破獲了一起特大生產、銷售假藥案,而制作假藥的黑作坊就隱藏在濟南西郊的一戶村院內。2010年以來,胡某某、張某某在未取得藥品生產、銷售許可證,及其他相關批準證件的情況下,通過虛構所生產藥品的生產批號及生產廠家,大量生產標明主治風濕性關節炎的假藥舒龍筋膠囊及主治支氣管哮喘的假藥百喘靈膠囊,根據其生產規模和銀行交易資料,其生產數量已超過700余萬粒,經營數額達600余萬元以上。 (記者殷玉國 實習生陳延鵬)
犯罪嫌疑人從醫院、小診所、藥販子手里購進過期藥物,將藥物磨碎后摻上玉米面,生產出祛風止痛寧膠囊、通絡風痛寧膠囊等藥物。該犯罪團伙購進一批印有燈具字樣的紙盒,將假藥裝進紙盒作為偽裝。通過物流銷往內蒙古、河北、黑龍江等地的小藥店、小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