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余樂撿回滿滿一筐雞蛋
□本報記者汪杭 攝影:記者胡九思 通訊員陶火應
30歲的新洲小伙余樂只有中專學歷,8年前離開家鄉前往深圳,通過自學日語,從司機一步步走上外企經理的職位,月薪過萬,過上了體面的生活。但是,當他得知父母因苦苦支撐養雞場累出病時,辭職回到家鄉,陪父母一起養起了土雞。
從司機到經理的逆襲
余樂是家中長子,8年前中專畢業后,不甘心一輩子待在小山村,只身前往深圳。
起初,他在一家日資企業當司機,月薪一千元!耙恢碑斔緳C養不了家!庇鄻犯锌吹轿餮b革履的經理們講著流利的日語,拿著豐厚的薪水,他渴望也能像他們一樣。于是,余樂從零開始自學日語,時刻揣著日語書,鼓起勇氣主動找經理們用日語聊天,每天下班后練習到凌晨一兩點。一年后,余樂流利的日語和執著的精神打動了老板,被破格提拔到營業助理的崗位上試用。隨后,余樂的日語和業績突飛猛進,又被提升為營業經理,年均業務量達到幾百萬元,余樂的月薪也漲到一萬多元,每年還有固定假期、出國學習的機會。
在深圳的8年,余樂通過自己的奮斗,實現了從“土氣”到“洋氣”的逆襲,也收獲了愛情。
為孝心回到故鄉
正當余樂躊躇滿志要扎根深圳時,他得知父母在山上散養了2000多只土雞,但有時一天賣不了一個雞蛋。父母焦慮得夜夜失眠,還查出患上腦血管疾病。
“我來深圳打拼是為了養家,現在爸媽都累病了,我在大城市瀟灑有什么意義呢?”今年7月,余樂和妻子婉拒老板的挽留,雙雙辭職回到家鄉,住進了養雞場。
前日,記者在新洲區徐古鎮的偏僻山坳里找到這個養雞場,余樂穿著一套迷彩服和拖鞋,正在草叢里撿雞蛋,一群雞在他面前撲騰飛開,雞毛和雞糞落了一身。
一家四口住在一座磚瓦平房里,吃著井水,睡木板床,用磚頭壘的土灶做飯。余樂自嘲:“我們在向原始社會退化!痹陴B雞場,他每天清晨5點就要起床放雞,還包下了鏟雞糞、拌飼料等粗活。妻子周雙霞心疼地說,余樂剛回來時不太適應,又是夏季天氣熱,鏟雞糞時差點被熏暈,晚上還要睡在約35攝氏度的雞房里看著小雞。
但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雖然目前養雞場只是初步實現收支平衡,但重要的是,余樂的父母心中有了指望,也不再失眠、頭痛了。
要把土雞蛋賣出洋氣
今年7月以前,余樂的微信朋友圈關鍵詞是“外貿”、“出國”等,7月之后是“雙黃蛋”、“養雞寶典”等。
朋友留言調侃:“潘勘涑篩吒凰Ш螅峙芑丶業潘俊薄8改敢殘奶鬯漢貌蝗菀壯鋈送返兀只乩吹迸┟瘛5嗬秩此擔骸岸擄致柙詡依鐫庾錚以諭餉婀貌惶な。何坑z灰戲芏罰諛畝寄芨沙鲆環亂道礎!
為了打開銷路,余樂開著面包車到武漢市區跑菜市場、超市,推介自家的土雞蛋,但常常被趕出門。晚上太晚回不了養雞場,為省住宿費,他就直接睡在面包車里。周雙霞說,余樂回家兩個月,瘦了20斤。
現在,余樂還琢磨著怎么把土雞蛋賣好。他研究了很多土特產品成功案例,正籌劃開通線上線下多種營銷渠道。余樂對自己的外語和外貿經驗非常自信,籌劃讓自己的土雞蛋像自己一樣成功逆襲,洋氣地走出山村。
文章關鍵詞: 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