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年前的雨夜,沈先生撿到一名剛出生不久、患有先天性白內障的女嬰。但覺得孩子可憐,沈先生硬是靠著當搬運工賺來的2000多元月薪以及工友街坊的捐助一直養著她。如今,孩子到了可以動手術和上學的年齡了,沈先生也迫切想成家,加上最近沒了工作,他自感無力撫養,于是急切想找到孩子的親生父母,讓孩子能早日過上有家的生活,并能早日重見光明。
■新快報記者 陳海生 實習生 梁昆 劉建浩
搬運工雨夜拾嬰
沈先生是江西人,10年前來廣州打工,大多時間在白云區一些批發市場的檔口當搬運工。據他回憶,2012年5月中旬的一天凌晨,那天下著大雨,他剛下班走在回家的路上。行至白云區增槎路恩明市場附近時,聽到類似貓叫的聲音,好奇的他走上前,發現在地上放著一個泡沫箱,里面是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嬰兒,在嚶嚶哭泣。
“是個女嬰,身上只穿著紙尿褲,泡沫箱里都是雨水。”沈先生說,他看到孩子挺可憐,于是將她帶回家洗澡并換上干凈衣服。
據沈先生當時所在檔口的老板王先生回憶,撿到女嬰的第二天沈先生就將此事告知他。幾天后,沈先生還將女嬰帶去上班。
女嬰患先天性白內障
王先生說,當時他覺得孩子的眼睛有問題,建議沈先生還是將孩子送往福利院,但沈先生說什么也不肯。沈先生說,不肯去是因為當時看了幾家福利院,覺得條件比較差,不放心。
之后,在老板的建議下,沈先生將情況向媒體反映,后在媒體的幫助下,沈先生帶著孩子到醫院去檢查。“醫生說孩子患有先天性白內障。”王先生說,即使這樣沈先生還是堅持自己撫養這個女嬰。
大家見沈先生如此堅持,很多人都自發給孩子捐錢捐物。“說真的,沈先生對孩子真不錯,自己給孩子買奶粉,上班時都把孩子帶在身邊。”王先生說,撿到孩子一個月后,沈先生就辭職,帶孩子回老家撫養。而他和沈先生的聯系一直沒斷過,直到最近又在市場附近看到了沈先生。
為養孩子他一直未結婚
沈先生說,回老家后,他給孩子上了戶口,取名沈建君。而因為孩子,今年38歲的他一直沒有結婚。他在老家沒待多久,又回到廣州,邊打工邊照顧孩子。
“孩子現在快3歲了,會說話,但眼睛看不見,走路要牽著我的手指才可以走。”沈先生說,他每天上班時,都要帶著孩子。也因此引來個別工友的不滿。后來一些老板覺得沈先生這樣帶孩子打工也不安全,就干脆打發他回去。
沈先生說,上個月有個老板讓他回家帶孩子算了,還說每個月資助他2000元。沈先生被迫賦閑在家,但仍感念著老板的善心。他說,兩年來在增槎路和西槎路一帶,也多有熟悉的工友街坊捐資捐物,讓兩人勉強保障了衣食所需。孩子當年吃的奶粉,大多都是朋友鄰里的好心相贈。可長貧難顧,他說很早就只能讓孩子斷奶。
最想找到其父母
沈先生住在西槎路天樞街一出租屋里,面積只有10平方米左右大,樓道陰暗潮濕。房間內一個破舊衣柜,一大一小兩張床,一張桌子,連椅子也擺放不下。里面通風不好,有明顯的霉味。沈先生說,這是他最近才租下的房子,月租280元。
在破爛臟亂的房間里,小君唯一的玩具是一個同樣臟破不堪的布娃娃,那是沈先生撿來的。而沈先生唯一特意買回來的娛樂工具,就是柜子里的一個二手收音機。采訪期間,無聊的小君曾模仿著喜愛的曲子,輕輕哼出幾段調子。
“我現在工作沒了,都快養不起她了。現在家里就剩一袋大米了,還是別人送的。”沈先生說,小君即將到3歲學齡,他已向附近的一所幼兒園遞交入學申請,但對每月1000多元的學雜等費用,他坦言無力承擔。此外,醫生當年說,孩子的白內障可以治好,最好讓孩子3歲時去醫院治療。但手術建議家長本人簽字,而且治療費用也不在他的承受范圍之內。
沈先生說,他現在到了迫切成家的時候,帶著小君諸多不便,最想找到孩子的親生父母,希望他們能把孩子接走好好撫養。
對話沈先生
她父母不出現我也不會拋下她
新快報:如果孩子的父母真的出現并將孩子接走,你舍得嗎?
沈先生:養了兩年,確實有感情了。不舍得也沒辦法。但我會爭取去看望她。
新快報:如果孩子的親生父母還是不出現呢?
沈先生:那我只能一直自己撫養下去,不會拋下她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