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話人物
常俊曙,29歲,河南平頂山人,2009年7月,因向往北京大學,只身前往北京,輾轉成為北大保安隊一員。因出書給保安隊帶來了困擾,幾天前選擇了離開。
對話背景
日前,常俊曙將自己積累多年的文稿集結出版為28萬字的純文學書籍,并請到我國著名學者、北京大學原中文系教授錢理群為其作序。其堅持內心,敢于追夢的執著,被錢理群教授親切地稱為“精神流浪漢”。
被稱“精神流浪漢”
華商報:你的這本書是純文學類的,但似乎這類書不被市場看好。
常俊曙:對,我之前聯系出版社時也非常不順,被拒絕過很多次。一家出版社編輯看了我的文稿后就勸我不要出了,說這種又是散文又是詩歌的純文學書很難賣,而公費出版既沒有名額,也沒有市場。但我還是想出,最后花了3.1萬元自費出版——其中,書號1.5萬元,排版、編輯、冠名費用2000元,一共印了2000冊,每本印刷成本7元。因為是自費出版,所以不會給我版稅。書印好后我會請出版社在全國的銷售點幫我代銷,其中34%利潤歸自己。
華商報:為什么想到要出書?
常俊曙:我從初中開始就很喜歡寫作,有什么所思所想我都會寫下來,這些年陸續積累了許多文章,有雜文、議論文,也有隨筆和一些詩歌。大約是2012年5月時,有朋友慫恿,我有了出書的念頭,但真正付諸行動,還是因為有一次差點將電腦里寶貴的資料丟失,我才意識到要把多年的心血留存下來的最好方式就是出書。
華商報:你的書請到了錢理群作序,你們是怎么認識的?
常俊曙:我很崇拜錢理群老師,之前也拜讀過他的著作。錢先生雖然很多年前就退休了,但他還會回系里取信什么的。剛到北京時,除了找工作我每天就在北大待著,我知道中文系在哪,也知道錢老師的樣子,我就天天在門口“堵”。有一天他來取信,被我“堵”到了。我當時沖上去介紹了自己的情況,我說讀過您的書,希望和您交流一下,方便留個電話嗎?錢先生一開始沒有直接給我電話。但錢先生很和藹,當時師母也在,我就主動陪著他們走了一段路。最后告別時,錢先生給了電話。
后來有一天,錢先生給我打電話,說自己到系里辦事,可以和我見一面。那次,我們聊了很長時間,我們談文學,談思想。之后我們就有了很多交流,主要是以郵件的形式,因為他很忙,我們不怎么通電話,郵件會更方便一些。
華商報:剛打算出書時,你就想到要請錢理群作序了嗎?
常俊曙:也是突發奇想。大約是在2012年七八月,我問他能不能幫我作序,我把所有的文稿都寄給他,但隔了很久沒回音,我以為這事不可能了。沒想到12月,錢老師打電話給我說,你不是讓我給你作序嗎?我已經寫好發到你的郵箱了,你看看吧。
困難時一天吃飯只花3元
華商報:聽說你大專學的也是文學。為什么畢業后去北大當保安呢?
常俊曙:其實我一直想做學問,但是我畢業于專科學校,專科是不能做學術,所以想深造一下。我對北京大學向往已久,一直想來,但之前經歷了一些波折。
2008年畢業后,我先是在焦作給朋友的影視公司幫忙,由于沒有資金也沒有經驗,最終不了了之。2009年春天,我回到家鄉汝州,幫父親在小學代課,教了一個多月的數學。之后,在家人的“逼迫”下,我還去堂姐打工的水泥廠工作過一段時間。后來發生一起生產事故,我差點被卷進機器里,胳膊被劃傷,家人很心疼,終于放我自由。
于是,我帶了1000多元就去了北京。困難的時候,我每天在吃上只花3塊錢。我到北京的第一件事不是找工作,而是去了北大,后來除了找工作,沒事就在北大校園里坐著。有一天,我突然意識到,我是沖著北大來的,為什么找工作離北大越來越遠了呢?這時我看到一個保安走來,我就拉住他問,你們還招人嗎?他說,招。于是我就去應聘了。
買了14箱書花了4萬元
華商報:當保安月薪有多少?
常俊曙:2009年我剛來的第一個月只有1200元,2012年漲到2000元,今年離職前平均工資大約是每月2500-2700元。
華商報:這些錢你在北京夠花嗎?
常俊曙:保安隊包住,但不管吃。我都是在學校食堂吃,一個月花600-700元。這些錢讓我一個人過足夠,但想在我們縣城買房子是不可能的,不過我也不想買房子,就是買買書,這些年陸陸續續買了14箱書,花了4萬元。
華商報:在保安隊每天要工作多長時間?
常俊曙:在理科樓和暢春園時每天工作8小時,在紅三樓工作時間長一些,但并不累,周一至周五每天下午5點上班,上到第二天早上8點,中間可以吃飯和睡覺,周末和節假日都是24小時在崗。
華商報:你白天都是自由的?
常俊曙:也不是完全自由,是“待崗”狀態,那時候就可以讀書、學習,有時也悄悄跑去蹭課。
華商報:你都蹭什么課呢?
常俊曙:蹭過的課多了,文學、歷史,甚至藝術課都蹭過。我很喜歡聽曹文軒老師的小說創作技巧,高遠東老師的魯迅研究,王岳川老師的中國文化精神等等,這些課我每節都會去,還記筆記。
考研想做魯迅研究
華商報:你說你是沖著北大去北京的。當上保安后,你還在追逐你的學術理想嗎?
常俊曙:當然,但這個理想一直沒實現。我考北大研究生考了3次,但都沒有考上。
我是專科畢業,而考北大研究生必須是本科同等學歷,如果不是,就必須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至少一篇與所考專業相關的論文。2011年3月,我的論文《執著于生命的意義和反抗絕望》在核心期刊上發表了。不過那年考研成績并不理想。之后我每年都報考北大,但每次都壞在英語上。我是比較偏執,非北大不可,現在看來似乎也有些不合時宜。
華商報:從2011年到現在,你連續報考北大研究生?
常俊曙:除了2013年我改報首都師范大學外,一直都是報考北大。那一次是因為我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改書稿上,準備不足,報北大有點擔心,所以報考了首師大,那次我專業課考得很好,一門113分,一門118分(滿分150分),政治也過了,但英語卻考了有史以來的最低分25分(滿分100分),以前都是40多分的。今年我又參加了北大研究生入學考試,但還是沒考好,一門專業課考了118分,但專業技術才考了五六十分,這對我又是一個諷刺,以前從沒考過這么低。
華商報:你每天在學習上花多長時間?有沒有上過輔導班?
常俊曙:一般在6-8小時。我都是自己復習,也有朋友建議我去上英語輔導學校,但一是費用太高,二是工作時間限制,還有我想靠自己拿下(英語),可最終也沒拿下。
華商報:你報考的是什么專業呢?
常俊曙:北大中文系的現代文學專業。我一直很想做魯迅研究,之前發表的那篇論文就是和魯迅有關。但考研很難,北大中文系每年一共招70名研究生,除去保送的,現代文學專業每年幾乎只招1人,競爭非常激烈。
想先創業解決生計問題
華商報:你還打算繼續考嗎?
常俊曙:不能再考了,我已經29了。出這本書對我來說是個里程碑,今后我可能更傾向于文學創作。
華商報:準備當專職作家嗎?
常俊曙:不可能,那我非餓死不可。但我希望做一些嚴肅性文學。想做這樣的事情(嚴肅文學),一方面得有耐心,同時必須得去考慮,不被商品化經濟吞噬掉,但我必須要做的是先活著,先生存,先溫飽。如果我居無片瓦,生無立錐之地,如何去搞文學?
華商報:聽說你幾天前剛從保安隊辭職?為什么呢?
常俊曙:因為我出書的事情被媒體報道之后,給隊里帶來了一定的困擾。在和幾位隊領導友好協商之后,我離開了保安隊。
華商報:你接下來有什么打算呢?
常俊曙:先找份工作。我打算和朋友嘗試著創業,辦一個幫小學生提升文學藝術修養的培訓公司。再利用業余時間全力以赴地搞文學創作。我也不會放棄學術夢,手頭寬裕了,有了閑暇時間,我還想繼續深造。華商報記者 劉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