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濟南6月26日訊(記者李鋼 李飛) “我現在身體很好,謝謝大家的關心,也請大家放心,我會一直堅持下去。”26日,劉慶民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在濟南舉行,在報告團成員講述結束后,劉慶民做出了上述承諾。
“我記得小時候有次生病,晚上12點多下著大雨,劉叔叔知道后,二話沒說就趕到我們家給我看病。”26日的報告會上,劉慶民曾經的病人張偉回憶起自己看病的經歷,幾度哽咽:“心里始終想著病人,凡事以病人為先,這就是我心中的劉叔叔。”
報告會上,劉慶民的兒媳、同事、患者代表等多人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介紹了劉慶民同志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來自衛生計生系統的衛生監督員代表、醫務人員代表、鄉村醫生代表、醫學生代表參加了報告會,他們都深深地被劉慶民的事跡所感動。
“他的事跡雖然沒有那么轟轟烈烈,但那種心系病人的精神讓人感動,我們會好好學習發揚。”省衛生監督所的王業宏說。“他的這種奉獻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以后工作了,我們也會按這樣的標準要求自己。”山東醫專護理專業的大一學生杜慧平聽報告時感動落淚。
據悉,今年53歲的劉慶民是泗水縣苗館鎮隈泉莊村的一名鄉村醫生。從醫35年來,他一直堅持先看病后交錢,無償為困難家庭免費看病。數十年來,并不富裕的劉慶民已為鄉親們墊付了9萬多元的醫藥費,家里的欠條就攢了好幾盒子。但即便是他查出膀胱癌無錢治療時,他都沒向鄉親們伸手要賬。
2014年4月18日,本報以《鄉村醫生劉慶民的1880張欠條》為題,報道了劉慶民的感人事跡,在齊魯大地引發強烈反響,各行各業認識了這位樸實善良的鄉村醫生。4月29日,省衛計委授予劉慶民“山東省衛生計生系統服務標兵”稱號,并在全省衛生計生系統開展向劉慶民同志學習的活動。據悉,劉慶民同志先進事跡報告團還將到全省各地巡回報告劉慶民的先進事跡。
身在濟南還接到11個求診電話
這兩個月,劉慶民成了十里八鄉的“名人”。盡管如此,劉慶民還是認為自己就是一名普通的鄉醫,來濟南參加報告會的當天,他還接聽了老鄉打來的11個求診電話。
成了“名人”激動也有壓力
“這幾天,電視上播了我的事后,我的很多病人很高興,說我成了名人了。”劉慶民說,他之所以激動是因為他的這些做法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可,“這說明我做對了,而且鄉里鄉親們高興,也是因為這個。”
“激動歸激動,但也有很大的壓力。”劉慶民說,只有做得更好才能對得起大家的關心。26日,劉慶民接受邀請,在報告會后作簡短發言,因此跟隨報告團來到了濟南。盡管他沒在家,但他的接診電話卻一直暢通,“今天還接了11個病號電話,我都安排好了,讓留守在家的兒子妥善處理。”
叮囑兒子兒媳堅守衛生室
由于曾患膀胱癌,劉慶民需要定期檢查。“一個月前檢查了,都挺好的。”劉慶民說,他會好好保重身體,更好地為鄉親們服務。雖然身體沒有什么大問題,但劉慶民還是很掛心衛生室的“傳承問題”。
“我一再對兒子兒媳說,一定要把衛生室當事業來做,一定要繼承好‘先看病后交錢’和24小時接診這兩大原則。”其實,劉慶民的兒子兒媳曾想留在縣城工作。“我爸讓我們回那個偏遠的小山村,我想不通,壯壯(劉慶民的兒子)也想不通。”報告會上,劉慶民的兒媳席麗華說,后來,他倆被父親的堅持、鄉親們的贊許和期盼所感動,決定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