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字會舊址上如今是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記者郭堯 攝□本報記者 曹莫
飲虎池濟南人很熟悉,但與它隔濼源大街相望的上新街可能沒多少人知道。這是一條隱藏在鬧市背后的靜謐街巷,匯集了濟南“萬字會”、英式洋樓、景園門樓、田家大院等眾多老建筑,一步一處。如今這些老建筑里,部分已年久失修,甚至掛上了“危舊房屋”的牌子。
450米老街北低南高 寓意“步步高升”
上新街北起濼源大街,與飲虎池相望;南至文化西路,與青年西路相接,全長450米左右路寬不過三四米,只能容一輛汽車通過。
據相關記載,上新街形成于民國初年,距今已有約百年歷史。由于地勢北低南高,從北向南走有“步步高升”之意,所以被稱為上新街。據了解,1980年整頓換制門牌時,將飲虎池前街(即半邊店街)、上新街棚戶區并入,統稱為上新街。最繁華的時候,這里名流政要云集,曾居住著著名學者、政府高官、洋務代辦、民族企業家等,文學家老舍、京劇表演藝術家方榮翔等均有故居在上新街附近。
時隔百年,芳華不再,如今的上新街兩側建筑外墻已重新粉刷過,色調整齊劃一,顯得干凈素雅。這條曾是老濟南文化和政治中心的老街,被不斷崛起的高樓大廈和寬闊平坦的城市主干道搶占了“風頭”。
英式紅磚洋樓如今只剩兩三家住戶
400余米的上新街上,老建筑云集。沿上新街南頭向北走,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位于小巷西側的一處氣勢宏大的仿古建筑群,外側被高3-5米的磚墻圍住,南側一塊石碑上鐫刻著它的身份——濟南“萬字會舊址”。碑上還顯示,其是2006年5月由國務院確定的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圍墻內是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辦公地。
道路東側有一處上新街108號院。這是一處2層英式紅磚連體洋樓,外部通體紅磚。進入樓內,走廊區域的地面和樓梯均為木質,踩在上面“咚咚”作響,樓梯臺階中間位置已(得發亮。樓內有七八個屋門,幾乎都上著鎖。如今這里只剩下兩三家住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