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學途中 女孩失蹤
齊魯網5月26日訊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真相力量》報道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元,是孩子成長的第一驛站,因此家庭教育也就是父母雙方的言傳身教,對于孩子而言是最最重要的養分。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少來自父母的關愛以及良好的教育,長大后或許就會變得沒有責任感,沒有遠大的目標,沒有道德感和團隊意識,甚至藐視法律法規、胡作非為、鋃鐺入獄。下面這起發生在濰坊昌邑市的綁架案或許會給每個家長一些警示。
上學途中女孩失蹤
2014年5月5號,煙臺萊州市三山島附近,12歲的男童林林遭綁架兩天后,被丟棄在村南的麥地里。
昌邑市公安局刑警大隊民警:他是在5月3號綁架的這個小男孩,然后一直到5月5號上午九點半左右,把小孩扔在了萊州市沙河鎮一個農村的小麥地里,然后不叫小孩起來,然后他們開車就走了。
雖然林林的家人并沒有接到綁匪索要財物的電話和信息,孩子也有驚無險地回到了家中,但他們還是立刻撥打了110報警電話。
昌邑市公安局刑警大隊:這起案子小男孩比較小,當時比較害怕,對這個兩個嫌疑人的刻畫,對作案車輛的刻畫,對沿途行走路線的刻畫都不是非常準確。
在林林被綁匪丟棄后的第二天,濰坊昌邑市某小學一名11歲女孩文文在上學途中無故失蹤……
昌邑市公安局刑警大隊民警:今年5月6號晚上九點半左右,我們昌邑的王先生到我們單位報案,說他女兒今年11歲,今天中午上學一點五十左右從家出來的,一直到下午4點多,學校老師給家長打電話,說孩子一下午都沒去上學。
文文的父母都是從外地來昌邑打工的普通職工,他們一家租住的房子距離學校不到一公里的路程,所以文文每天上下學都是步行,前后用不了20分鐘的時間。
昌邑市公安局刑警大隊民警:我們當時針對王先生這個家庭條件進行了解,發現王先生夫妻家庭收入一般,不是特別富裕,而且他家里兩個老人還都剛剛生病,家庭條件在這么個時間段屬于比較困難的階段,排除了熟人作案的可能。
家庭條件一般的12歲女童文文在上學途中離奇失蹤,這跟萊州男孩林林的遭遇十分相似,這會不會是同一伙人在綁架林林失敗后,輾轉流竄到昌邑再次作案呢?倘若真的是同一伙人,他們在了解清楚文文的家庭情況以后,會不會也將她丟棄在某個地方呢?就在警方開展排查工作的時候,5月7日上午,也就是文文失蹤后的第二天,她的父親王先生接到了女兒打來的一個電話。
昌邑市公安局刑警大隊民警:小女孩用一個陌生號給小女孩的爸爸打個電話,頭一句話說“爸爸,我們家里有警察吧?”他爸爸說沒有啊。那小女孩說自己比較安全,你們按照他們說的做就行,然后小女孩就掛了電話了。
綁匪的來電透露出幾條重要信息,第一,綁匪挾持文文的確是為了錢財;第二,綁匪對文文家里的情況并不十分了解。
昌邑市公安局刑警大隊民警:當天的下午,犯罪嫌疑人又用另一個陌生的手機號,給她父親打了個電話,說讓小女孩的父親準備八萬塊錢現金,給兩天準備時間,如果到期不給錢就撕票。
確定孩子被綁架之后,文文的父母更是慌了神。他們一方面擔心孩子的安危,另一方面還想著如何籌集這八萬塊錢。而讓人感到意外的是,兩次通話之后,綁匪便斷了聯絡,并沒有把索款的銀行卡號發到文文父親的手機上。
昌邑市公安局刑警大隊民警:通過排查發現有一輛套牌車輛,黑色的伊蘭特轎車,遮擋號牌,在案發現場出現過。而且它是從煙臺方向來的,又回了煙臺。
這輛可疑轎車迅速引起了警方的高度注意,經過仔細觀看監控民警發現,在這輛黑色伊蘭特轎車的后排座位上,有一件紅色的東西,類似小學生校服。
警方鎖定嫌疑車輛
順線追蹤成功解救被綁女孩
鎖定了嫌疑車輛之后,辦案民警火速趕往煙臺萊州,一路摸排調查,最終確定這輛黑色伊蘭特轎車的車主聶某有著重大作案嫌疑。
昌邑市公安局刑警大隊民警:到萊州市區一個臺球館門口,發現了這輛嫌疑車輛,當場對嫌疑車輛進行控制,對臺球館里面的人員也進行控制。經過詢問,聶某是黑色伊蘭特轎車的車主。
雖然找到了嫌疑車輛和車主,但聶某卻對綁架文文的情況卻矢口否認。
昌邑市公安局刑警大隊民警:當時聶某不承認綁架小女孩的事,直接說不知道,什么事都不知道。經過我們反復的詢問,第一句話上來就是“我能判多少年?”聽到這句話以后,我們辦案民警心里就說就是他了。
得到線索后,辦案民警立刻順線追蹤,趕往聶某老家解救文文。
昌邑市公安局刑警大隊民警:這個小女孩被關在一個洗刷間里,兩邊墻上釘著螺絲,每個螺絲栓著一根鐵鏈子,其中一根鐵鏈子拴著小女孩的脖子,另一根鐵鏈子栓著小女孩的腿,這個小女孩當時非常可憐,我們心里非常難受。
2014年5月7日晚上9點,案發24小時后,文文被成功解救。
90后綁架00后
背后原因讓人深思
在昌邑警方的努力和幫助下,12歲的小文文在經歷了一場畢生難忘的生死考驗之后,終于安全回到了父母身邊。而那兩個對她伸出罪惡之手的綁匪,其實年齡并不比她大許多。今年21歲的聶某是煙臺萊州人,17歲那年父母離異,沒多久,父親便離開人世,此后他就開始自謀生路。年紀輕輕的他并沒有耐下心思去找份正兒八經的工作,而是找了一條能夠快速“致富”的捷徑。
犯罪嫌疑人聶某:給別人放高利貸,我出去借的高利貸,然后借給別人。
然而沒過多久,聶某就攤上事了。
犯罪嫌疑人聶某:借錢的人跑了,從家里拿錢也挺多的,人跑了我也沒敢給我媽說,我要是給我媽說,我媽就認為沒跑,人家也一直問我要,說誰誰應該還錢了。其實他們當時跑了,我也不敢說。
聶某說,他前前后后借出去的錢大概有二十幾萬,真正收回來的卻只有兩三萬塊錢。與聶某一起做放貸生意的還有17歲的李某,他9歲喪父,母親改嫁后一直不怎么來往,所以小小年紀便四處流浪。幾年前,通過網絡結識了比他大四歲的聶某以后覺得很投緣、便跟著他混跡社會。事發前,眼看著放出去的錢款遲遲收不上來,而欠著的利息卻越來越多,兩個人就開始動起了歪腦筋。
犯罪嫌疑人聶某:也沒有太用心的策劃,這個(綁架),那晚順道來了昌邑,來了昌邑看到孩子比較多,然后就想抓一個,在那單獨走的。我們兩個開車過去,把她綁到車上了。
5月5號被丟棄在麥地里的林林是聶某和李某綁架的第一個對象,由于擔心在本地作案有風險,之后又把男孩丟棄。在去濰坊昌邑綁架了12歲女孩林林之后,兩人對索要的八萬塊錢也提前做了分配。
犯罪嫌疑人聶某:俺倆想,他給他媽兩萬,然后俺倆拿出一萬來,剩下五萬我說我先還欠的錢。這一次我先多拿點還還錢,還完錢以后俺奶奶現在還在醫院里住院,還想給俺奶奶送兩個錢去。俺奶奶得了腫瘤,第二次手術這一直沒動。
編后:通過聶某供述的分配方案我們不難看出,其實這兩個孩子還都有一顆善良的心。只是小小年紀就缺失父愛和母愛,讓今天的苦果從小就埋下了種子,生了根、發了芽。在他們的人生里,有許多該在的人沒在,有許多該受的教育不曾受,而這其中的責任也許可以分得清,但他們走過的路卻再也無法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