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魯網3月31日訊 提起農村幼兒園的教育問題,相信每一位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是目前娃多園少,名額難找,公立難進,私立太貴卻是入園難的真實寫照。尤其在農村地區的學前教育更是薄弱,很多家長覺得是不是可以把幼兒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不收學費就好了。在很多地方卻僅僅是家長們的愿望,但是在膠南市開發區山前村的陳亮、逄秋香這對80后小夫妻卻把這個愿望變成了現實,為300多名孩子實行了免費入園。
這對小夫妻的驚天善舉,被青島日報、大眾日報、上海東方衛視、北京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報道后,立時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新華網、人民網、中國網等上百家知名網站紛紛轉發,很快傳遍了中國,傳遍了世界,引起數十萬網民的好評如潮。陳亮、逄秋香由此被評為2011年“感動青島十佳人物”,逄秋香被青島市政府破格授予勞動模范稱號,成為青島市最年輕的女勞模。2012年9月13日,中央電視臺專題報道了陳亮、逄秋香夫婦免費辦幼兒園的感人事跡。
驚天善舉并非心血來潮
陳亮、逄秋香這對80后小夫妻,并不是億萬富翁,也不是擁有巨額資產的大財團,就是兩個地道的農民孩子。那么,這對小夫妻為300多個孩子實行免費入園的驚天善舉,莫非是一時的沖動或心血來潮?
其實,陳亮、逄秋香夫妻的這個驚天善舉是緣于他們多次的真切感觸。那是他們剛從母親手里接回育新幼兒園不久,陳亮駕駛校車接孩子時看見一位父親抱著孩子在路邊等校車。因天氣太寒冷,凍得那位父親不停地跺著腳,等陳亮停下車后,那位父親把孩子送上車滿臉愧疚地對陳亮說:“陳老師,學費的事我一定想辦法交上,我不想讓孩子連幼兒園都上不了!
陳亮對那位父親點了點頭,覺得鼻孔直泛酸楚,眼睛都濕了。自此之后,那位父親的愧疚表情就定格在了陳亮的腦幕上,時不時地就會閃跳在他的眼前。因陳亮開校車,趕上交學費的時候,平常很熱情的家長因為交不上學費會繞著他走,這讓他郁悶得幾天都過不來勁。
自小心地善良的逄秋香,同樣遭受著因收學費而來的煩惱。在收繳學費時,逄秋香經常遇見一些要求“拖兩天”和“給減免減免”的孩子家長,讓她很是難為情。有一天,逄秋香接到一個電話,一個學生家長哭著告訴她孩子的父親出了車禍,學費的事情可能要拖拖,她的眼淚立時涌了出來,當即在電話里告訴這位可憐的母親,免除了孩子的學費。到了后來,逄秋香每天下班回到家后總會邊干著家務活對陳亮說:“××孩子又交不上學費了,挺可憐的,要不咱們給他免了吧?”
這對剛踏入社會不久的年輕夫妻,對未來充滿理想又都極為感性,每天接觸的任何一件事情都在敲打著他們的神經。尤其是因收學費引發的那些煩惱,折磨得這對小夫妻不約而同地萌生一個想法:能不能把在自己開辦的幼兒園里的孩子們的學費全部免掉?為此,免除學費就成了這對小夫妻經常談論的話題。
育新幼兒園是上世紀90年代,陳亮的母親高璇一手開辦起來的,歷經十幾年的發展,幼兒園園內有20多間教室,游樂設施也很齊備,被評定為一類幼兒園。幼兒園的經營收入,是這個家庭的一項重要經濟來源。
陳亮、逄秋香夫妻,是在2006年從母親手里接過育新幼兒園的。由陳亮負責游樂設施維修、蔬菜采購兼校車司機,由逄秋香負責幼兒園的日常管理工作。
陳亮性格文雅內向,逄秋香則活潑開朗,可謂珠聯璧合,把育新幼兒園經營得有聲有色,紅紅火火。三年下來,這對小夫妻竟然有了30余萬元的積蓄。
本來,這對小夫妻完全可以依靠幼兒園的經濟收入過上更舒服的日子,可一個從天而降的機會讓他們做出了一個破天荒的決定。
那是2010年10月,陳亮的父母在海邊開的漁家宴飯店因建設大項目工程拆遷,得到了70多萬元的補償款。因陳亮是獨生子,兒媳婦逄秋香又討公婆喜歡,陳亮的父母就把70萬補償款給了兒子兒媳,要他們投資個項目多賺些錢。
正因無力免除孩子學費而苦惱的陳亮、逄秋香,一下子擁有了父母給的70萬補償款,興奮至極,當即決定要用這70萬免除幼兒園所有孩子的學費。這對小夫妻還很認真地算了一筆賬:幼兒園現有150多名學生,每人每月的學費為180元,免除學費后,一年就要少收入40多萬元。6個老師一年的工資也就10萬多塊錢,光這70萬起碼也能撐上7年……
說干就干!陳亮、逄秋香把他們的想法告訴了母親高璇,沒想到飽經世事的母親搖頭反對:“我不是不讓你們做善事,誰家有困難咱可以幫,哪個孩子交不起學費咱可以免,可一下子要把所有孩子的學費都免了,那可是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以后的難處和麻煩多得很……”
陳亮的父親陳守業也勸說兒子:“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繼續著做一件好事。你們要免收學費與幫助一個人或者向災區捐款不一樣,捐20萬30萬這都是一次性的,而免收學費你們要一直堅持的做,你們想過沒有?什么時候是個頭?”
陳亮的父母心里很明白,是年輕的兒子和媳婦一時頭腦發熱,沒吃過多少苦,不知道錢是怎么掙來的。辦幼兒園也是過日子,老師的工資、玩具教具更新、校車開支、校車司機工資……哪樣不是錢?不同意幼兒園免費,不是因為錢,是因為他們想得更周到,更長遠。
見小兩口仍然堅持要免收學費,老兩口想借著兒子和媳婦回家吃晚飯的時間再勸說一番,可陳亮和逄秋香竟然一周多沒回家吃晚飯。最終,深思熟慮的老兩口沒有拗過一時腦熱的小兩口,只得同意了兒子和媳婦的那個讓他們擔憂的免收學費的決定。
2010年10月1日,陳亮、逄秋香夫妻醞釀4年之久的決定終于對山前村育新幼兒園150多個孩子的家長公布出來:各位家長,從今天起,本園將免除一切孩子的學費,每天只需交6元錢的伙食費,除了中午管一頓飯外,還可以獲得兩頓加餐。
這對小夫妻的驚天善舉,驚詫得孩子的家長都睜大了眼睛,都面面相覷,認為自己的耳朵出問題了。一位學生家長至今還清晰記得自己當初聽到這個消息時的反應:“免費?不是精神出什么毛病了吧?”
其實,對孩子家長們的質疑,陳亮、逄秋香是早已料到的。因為不僅僅是孩子家長們難以理解他們的這個免收學費決定,就連社會上的很多人也不能明白他們為什么要這么做。陳亮、逄秋香見孩子的家長們都紛紛投來了質疑的目光,只好給了他們那個早已編好的理由:“育新幼兒園之所以要免收學費,是因為我們得到了愛心企業的贊助和有關部門的撥款。”
這個理由在家長們看來那么無懈可擊,以至于沒有人去質疑一個小小的農村幼兒園何以引來如此巨額的資助,最后大家皆大歡喜,這個日后惠及300名孩子的善事就這樣悄無聲息地做成了。這個本來每年賺錢數十萬的幼兒園,也隨之似乎變成了一個學前教育的公益化組織。
讓陳亮、逄秋香夫妻沒有想到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也隨即產生。隨著免除學費的消息迅速傳開,周圍很多村子的家長都把孩子送來,幼兒園孩子的數量增長到了180多名。到了2010年冬天,由于報名人數過多,陳亮和逄秋香又以每年16000元的租金租賃了一處樓房,開辦了蘭西村分園,兩個幼兒園的孩子加在一起達到300名,教師也增加到22名,盡管各項費用都在增加,可免除學費的決定一直沒有改變。如果非要算一筆賬,單單免除每個月180元學費這一項,他們一年就要損失64.8萬元!
此時,陳亮、逄秋香這對小夫妻才意識到,他們的免收學費的決定已經徹底改變了他們的初衷,也由此讓他們注定了要走一段不尋常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