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濱州3月24日訊(記者張牟幸子通訊員徐彬) 近日,山東濱州市沾化10歲男孩小勇(化名)因右肘關節畸形來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就診,經檢查和詢問發現,這名小患者的胳膊已經脫臼五年了,家長一直不知。
據男孩小勇的父母介紹,2009年小勇在一次玩耍時不小心摔傷了右胳膊,“當時孩子說疼,就帶他去了當地的衛生院,但沒發現骨折,就以為只是摔疼了,回家休息一下就沒事了!苯,小勇的父母發現小勇右肘關節向外翻不能伸直,“他說沒什么感覺,但是我們看著他這個胳膊不大正常,所以就帶他來醫院看看!
隨后男孩小勇和父母一起來到濱醫附院創傷骨科就診,經過系統檢查,創傷骨科主任張鍇發現小勇胳膊變形是因為長時間脫臼且未恢復造成的,小勇被確診為“右橈骨頭陳舊性脫位”。醫生表示,因為骨頭脫位時間太長,治療起來會有一定難度。
張鍇告訴記者,因為這個小患者當時年齡很小,雖然右橈骨頭脫位,但也不會感覺很疼,對于后來寫字等影響較小,長時間后他就適應了這種狀態,“所以家長也不知道孩子脫臼,拖了五年,胳膊明顯畸形了才來就診!
張鍇表示,橈骨頭脫位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是肘受損傷而引起的常見疾病,最常見引起脫位的原因是在上樓梯、跨上人行道階坡或替幼兒穿脫上衣時,大人將幼兒手臂突然拎起造成的。
專家提醒>>
張鍇建議幼兒家長,為了預防小兒橈骨頭脫位,父母帶小兒學走路時應選擇平整的地面,凸凹不平的路面常會使大人下意識地牽拉小兒上肢;在下臺階、登樓梯時,不要過分用力牽拉孩子胳膊;當孩子摔倒時要用雙手將其抱起,不要牽拉一個胳膊;給5歲以下小兒穿脫衣服時,動作要輕柔。
張鍇提醒,平時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做前臂旋轉動作,會增強上肢肌肉功能和環狀韌帶緊張度,有利于防幼兒脫臼。如果孩子胳膊受傷,父母要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就診,避免延誤病情造成更大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