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東:霧霾3天后盼得北風來 小學生室內升旗躲霧霾
截至16日,全省大范圍霧霾已持續三天,濟南、淄博、濟寧、泰安、德州、聊城及菏澤六市仍處于重度或嚴重污染狀態,其中聊城全城污染爆表。戴口罩、宅在家里、停止晨練……身處“霾伏”之中,人們用各自的方式躲避。
3天過去,部分地區終于等來好消息。16日晚我省有股弱冷空氣過境,部分地區污染物可得到擴散,從而有效緩解此次重污染天氣。17日,全省半島北部地區空氣質量可達優良等級。半島南部、魯南沿海和魯西北地區均為輕中度污染,魯中、魯南地區還將繼續重度污染。
像失火了一樣一股嗆人的煙味
“一出門就無路可逃,這不像打個傘就能遮陽,霧霾在空氣里,誰能不喘氣?”16日,濟南街頭,一名過路的行人邊咳嗽邊說。
低洼地形、工業污染,讓濟南這座城市屢屢登上霧霾這個不光鮮的排行榜的前列。可豈止是濟南,在強大的霧霾面前,淪陷的城市一座又一座。
16日早8點,全省僅威海、日照、萊蕪和煙臺達到“藍天白云”標準,其余13市能見度均不佳。泰安、淄博、菏澤、德州、濟南和聊城六個城市的能見度不超過5公里,排名最末的聊城能見度僅0.9公里。
“不光是天灰蒙蒙的,空氣中還有一股嗆人的煙味,一走出家門,還以為是哪里失火了呢。”一位同處“霾伏”中的德州市民說。
9個小時過去,好消息沒有傳來。
16日17點,全省只有威海、煙臺和日照三個沿海城市空氣質量達到優良,其余均有不同程度污染。其中濟南、淄博、濟寧、泰安、德州為重度污染級別,聊城和菏澤兩市更達到嚴重污染程度。實時數據顯示,聊城所有監測站點AQI(空氣質量指數)全線爆表,統統達到500最高值。
距上次不到一周 霧霾也殺“回馬槍”
家住濟南長盛小區的張先生今年70多歲,20多年來,除非遇上極端天氣,他每天都要早起,去大明湖晨練。最近一兩年,這一保持了20多年的習慣開始經常被打斷。“已經好幾天沒去晨練了,本想著第二天霧霾就能散,早上出門一看,還是灰蒙蒙的。”
根據省環保部門和氣象部門的監測,截至16日,此次大范圍來襲的霧霾已經持續了三天。
14日,除威海、青島、日照和煙臺,其余13市均未達到藍天標準,出現霧霾。濟南、淄博、棗莊、濟寧、臨沂、德州、聊城和菏澤8市更達到重度及以上污染級別。15日,情況未有明顯變化,除沿海四市之外,重度污染及嚴重污染仍在全省大部分城市持續。比起前兩天,16日唯一的改善是,棗莊和臨沂兩市污染程度從重度污染變為中度污染。其實,這樣的情況已經持續了3天。
“可能是我個人的錯覺,為啥感覺霧霾持續時間越來越長了呢?”張先生有些納悶。
更讓人擔憂的是,此次持續霧霾與上一次大規模霧霾時間相隔不到一周。
“這兩天空氣不好,在外面走了不一會兒就開始喉嚨疼。”16日,濟南市民孫志勇戴上防PM2.5專用口罩,來到山東省交通醫院。他不喜歡戴口罩,悶得慌。
“最近這幾天,感冒患者增加了兩成左右。”山東省交通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王言森說,“雖然感冒和霧霾天沒有直接的關系,但是由于呼吸系統受到刺激,感冒病毒這時更容易乘虛而入,產生疊加影響,從而導致感冒患者增加。”
濟南市疾控中心專家介紹,霧霾天氣,PM2.5多,而它的組成又相當復雜,含有多種有毒有害的化學成分。它可直接到達肺泡被吸收,進入血液循環分布到全身各系統,因此會對健康產生諸多不利影響。
躲避霧霾 小學生室內升旗
霧霾對人體有害,這已是不爭的事實。
然而除了等北風之外,人們似乎還沒有應對霧霾的有效方式。對于尋常百姓來說,更多的是選擇逃避,用各自的方式。
“遇上霧霾天,能躲在家里就躲在家里,打開空氣凈化器。”濟南市民姜女士說。
更多人奔波在外,于是各式各樣的口罩開始流行起來。一些不信任一次性防霾口罩的人,轉而購買看起來更加“高端”的口罩,其中一些造型夸張,看起來就像礦口井下作業佩戴的防塵面罩。“戴著不舒服,也不知道能管多大用,算是心理安慰吧。”一位街頭受訪者說。
似乎每個人都在盡力繞著霧霾走。16日恰好是星期一,按照慣例,中小學要舉行升旗儀式。因為遭遇霧霾天氣,當日早晨,濟南天橋區實驗小學特意將以往在室外操場上舉行的升旗儀式改在室內舉行。
傍晚,習慣晨練的張先生終于聽到了好消息,“16日晚我省有股弱冷空氣過境,部分地區污染物可得到擴散,從而有效緩解此次重污染天氣。17日,全省半島北部地區空氣質量可達優良等級。半島南部、魯南沿海和魯西北地區均為輕中度污染,魯中、魯南地區還將繼續重度污染。”
北風終于來了。
沒有污染物霧天何來的霾
“這霧霾到底是啥?以前也不知道這個詞,能治好嗎?”張先生說。
其實,對環保部門和專業人士來講,導致霧霾的原因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只是似乎一時還找不到立竿見影的應對方式。這更像一堂實踐課,而不是一道證明題。
“最近頻發霧霾,直接原因就是持續穩定的天氣。”濟南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大氣監測科專家呂波說,氣象條件穩定,弱風甚至靜風,加上冬季頻繁發生的逆溫現象,導致污染物排不出去。
不過,正如上述專家所言,這只是直接原因,并非霧霾形成的根本原因。霧和霾本是兩種不同的天氣現象,霧是浮游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而霾主要由懸浮在空中的大量顆粒物、有機碳氫化合物、硫酸鹽類、硝酸鹽類等污染物形成。
“如果將大氣中的霧比作一鍋清水,細顆粒物比作米,各自都不會有什么問題,而現在是小米和清水煮成了一鍋粥,變成了霾。”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躍思的這一形象分析更接近霧霾形成的根源,如果沒有污染物,即便有霧,又何來的霾?此次霧霾出現首要和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污染物排放量過大。
16日11時和15時,記者兩次登錄污染源在線監測平臺查詢發現,36家本該采取停產、限產措施的重點企業中,包括明湖熱電、章丘電廠等在內的七家火電企業及裕興化工一家化工企業均存在超標排放問題,超標排放率達到兩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