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不完全統計,南京目前注冊登記的電動自行車數量約為220萬輛,超過其他各類登記注冊的非機動車數量總和。“這種便利的交通工具在一些交通違法者手中卻變成了道路‘炸彈’。”交管人士表示,南京市區內發生的交通事故50%以上與電動自行車有關,并呈上升趨勢,其中很多是由于電動自行闖紅燈、不按車道通行、橫穿馬路造成。
現場:15分鐘內20多輛電動車“沖關”
11月5日上午9點,江東中路定淮門大街路口。記者發現,當直行信號燈變紅,左轉彎信號燈變綠時,不少直行的電動自行車對紅燈視若不見,仍然繼續沖進路口,此時對向左轉彎的車輛與闖紅燈的電動自行車正好發生沖突,汽車駕駛員不得不小心翼翼,放慢速度避讓。
這樣的情形并不少見,記者觀察的15分鐘內,有20多輛都是這樣闖紅燈通過路口,還有7輛電動自行車是在前行方向全是紅燈的情況下強行通過,其中有騎車帶孩子的,甚至有上了歲數的老人。
電動車占城市交通事故“半壁江山”
“電動車行駛過程中沒有聲音,速度又那么快,不遵守交通規則很容易造成事故。”南京市交管局事故科一位從事交通事故處理20余年的事故專家向記者介紹,由于電動自行車騎車人的安全意識淡薄、從眾心理、違法成本較低等原因,導致電動自行車上路存在嚴重的“中國式過馬路”現象,闖紅燈、走快車道、隨意變道、路口與機動車搶道、逆向行駛等屢見不鮮。而電動自行車“中國式過馬路”往往導致正常行駛的機動車避讓不及,釀成比行人交通違法行為更加嚴重的后果。
這位事故專家告訴記者,粗略估計目前城市道路中發生的交通事故一半都與電動自行車有關,并且呈上升趨勢。
快遞員、中介公司業務員為事故多發人群
據介紹,與電動自行車有關的交通事故中,當事人有不少是物流公司快遞員和房產中介公司的業務員。今年9月15日晚7點多,在鼓樓區金貿大街工人新村附近,一位老太太倒在地上,頭上鮮血直流,后被送醫院搶救,三天后不治身亡。在交警五大隊民警細致的調查下,真兇最終浮出水面。原來是黑龍江路上的一家房產中介公司員工章某途經此處時,車速過快、疏于觀察撞倒路上的老太太,事故發生后因為害怕承擔責任就逃離了現場,沒想到會造成老人死亡的后果。
記者了解到,房產中介公司的業務員、快遞員因為工作需要,都是騎著電動自行車在道路上頻繁奔波。“快遞員的工資都與接件和送件的數量掛鉤,從而導致有的業務員為了追求個人利益而去闖紅燈、逆行等行為,很容易引發事故。”交管人士稱。
提醒:電動車無保險騎車上路悠著點
近年來,電動車已成為交通事故案件的“新主角”,然而,電動車肇事卻撞出了一大堆難題,首當其沖的是索賠困難。據了解,目前,我國現有的法律只要求機動車輛必須投保“交強險”,而對于電動自行車是否必須投保,無強制性規定。
騎電動車出門的市民,經濟條件多數無法跟駕駛汽車出門的市民相比,汽車出現事故還有交強險可以替他們進行賠償,而騎電動車出了事故卻沒有保險會幫助騎車者賠償對方,如果是兩輛非機動車相撞,責任認定一般都存在困難。這不僅會給騎車人帶來經濟壓力,可能還會對他們以后的生活乃至家庭造成影響。賠償困局,不容易解決。交管部門再次提醒市民,提高安全意識,慢速、小心駕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