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報訊(記者 呂文) 著天氣轉冷,我國北方空氣污染又進入“敏感期”,霧霾再次來襲,19日濟南空氣質量即達到重度污染級別,山東省其他地市空氣狀況同樣不容樂觀。經濟導報記者日前從山東省政府獲悉,山東省各地各有側重,普遍加大了大氣污染治理力度。
其中,濟南市重點加快了能源結構調整。發展天然氣、電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進燃煤鍋爐“煤改氣”工作,分年度淘汰分散供熱鍋爐;利用黃臺電廠、濟鋼工業余熱等熱源發展城市集中供熱,明年完成濟鋼集團余熱向東部城區供暖工程。
棗莊市狠抓城市揚塵治理。投資2億元治理45家企業露天物料堆場;實施揚塵污染防治掛牌督辦制度,對空氣質量最差點位、較往年同期空氣質量下降或整治效果差的點位所在區(市)進行定期調度約談;今年計劃清理搬遷儲煤場183家,目前已完成161家。
濟寧市加強聯防聯控能力建設,在10縣(市)建設城市空氣質量監測點,重點監測城區大氣細顆粒物、臭氧等指標;加強重點污染源監控能力建設,力爭2014年底前實現對重點污染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顆粒物等指標的在線監控。
泰安市加強火電等重點行業的工業廢氣治理,計劃實施61個重點治理工程,全面治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工業煙粉塵污染。諸城市加快黃標車淘汰步伐,對達不到國家現行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標準或污染檢驗不合格的,不予辦理注冊或過戶登記手續,2015年底前全部淘汰2005年前注冊運營的黃標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