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從山東省青州市博物館獲悉,日前在該市偶園街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從偶園街南側發掘出土了一尊大型赑屃,經青州市博物館相關人員鑒定為明代赑屃。
這尊赑屃身后側斷裂,背上雕刻有精致的花紋,眼睛、耳朵、頸部雕刻都很生動,其頸部向一側彎曲,全長約2.6米(還不包括斷裂的后半部分),寬約1.2米,整體呈龜形,背部中央位置,有一處寬約0.66米,深約0.3米的石槽(石槽后面殘缺,無法測量石槽長度)。最具特點的是這尊赑屃的頸部向左側彎曲,眼睛、耳朵以及頭頂、背部的精致花紋加上赑屃身上刻有的爪子及頸部紋路,使這尊赑屃栩栩如生。
據青州市博物館副研究館員莊明軍稱,根據赑屃的石質以及雕刻工藝來看,應該和衡王府的石牌坊同時期,但就其呈現出來的特點看,在古代石雕赑屃中不多見,甚至在歷史記載上也很少見。莊明軍還介紹說這尊赑屃也有可能是鎮街的祥獸,也或者是放在石牌坊兩側的。 赑屃為古代祥獸,是傳說中龍的九子之中最小的兒子,力氣很大,只有皇帝御碑或者規格非常高的碑才會是赑屃來馱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