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我想在有生之日,能看到你的一點點未來。”10月12日早晨,一則單親母親為混血寶寶尋找收養家庭的求助信息,在廣東志愿者群中迅速擴散。
當天晚上,新快報記者與廣州電視臺《真情追蹤》欄目組從機場將這個將要被送養的2歲孩子,送到了租住在佛山一間出租屋的不幸媽媽身邊。這個名叫夏玉霞的42歲媽媽告訴記者,已有好心家庭表達了收養意愿。
2012年2月9日,命運同她開了兩個玩笑。
那一天,醫生剛從夏玉霞的身體里抱出嬰兒,就發現她卵巢上有一個腫瘤。就這樣,連手術臺都沒下,卵巢和輸卵管的切除手術也一并做了。
緊接著,夏玉霞被確診為胃癌晚期,還不到半個月,她的胃、脾也隨著癌細胞一起被切除。
之后,夏玉霞賣掉了江蘇盱眙老家的房子治病。很快,錢又花光了,而遠在尼日利亞的男友也不見蹤影,她只好再次來到佛山打工。今年9月,夏玉霞病情突然惡化,腫瘤再次大面積轉移。自知不久于人世,夏玉霞最后的心愿,是將不滿兩歲的混血寶寶托付給一個可靠的人家。
【跨國之戀】
餐廳推銷啤酒邂逅異國情緣
前天中午,佛山陳溪新村一間小公寓里,夏玉霞靠在沙發上,蒼黃而疲憊。“積水,加上正在擴散的腫瘤,所以肚子越來越大。”她掀起玫紅色的T恤,露出腫脹如球的腹部告訴記者。
整潔的擺設和紅色的T恤是為迎接孩子而準備的。8個小時前,也就是10月13日凌晨3時,夏玉霞的一雙兒女在記者護送下走進來,她抱著女兒小雪(化名)痛哭,又跪伏在床前,一遍遍親吻兒子心心(化名)的臉。心心睡得很熟,睫毛顫動了幾下,沒有醒來。從盱眙到南京,再從南京乘飛機到廣州,七八個小時的顛簸,孩子們疲憊不堪。
小雪是夏玉霞與前夫的女兒,今年20歲,今年是她離開學校,在盱眙打工的第五年。小雪雖然拼湊不起父親的形象,但那些母女相依為命的鏡頭,卻充滿她的童年記憶。“我2歲時,他們就分開了,所以忘記了他的模樣。”從機場趕赴佛山的路上,小雪不肯提及生父,抱著沉睡的弟弟望向車窗外。
夏玉霞曾帶著女兒在齊齊哈爾謀生。想起那些年的日子,她常覺愧疚,“冰天雪地里,女兒跟我跑工地,擺地攤……吃了很多苦。”2008年,夏玉霞來到廣州打拼,想在這里找到機會,給女兒更好的生活。那一年,15歲的小雪回到盱眙,寄住在親戚家里。與媽媽分開后,小雪遭遇諸多不如意,最終離開學校,出外打工。
而在廣州,夏玉霞整日奔波于食肆檔口,想賣出更多啤酒。盛夏的某一日,在廣園西路一家餐廳,她與來自尼日利亞的斯特(化名)相遇。
“他向我問好,笑得很友善。”夏玉霞留下啤酒,也留下聯系電話,匆匆趕赴附近另一家供貨點。那時,她并未意識到,這個笑容可掬的年輕男子,會與她開始一段跨國情緣。而這段不期而遇的感情,將改變她人生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