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
噪音“隆隆”、惡臭撲鼻、污水橫流……這樣一個臟、亂、差的地方,竟然位于城市中心,而且還被巨大的廣告牌“遮擋”起來。如果不是惡臭陣陣,人們恐怕很難想到,光鮮亮麗的廣告牌后,竟然垃圾成堆、蚊蠅孳生。據濟南歷下東關環衛所的工作人員介紹,由于東關周圍小區居民眾多,每日產生的垃圾也多,將垃圾中轉站暫時設置在東倉小區24號樓附近也是無奈之舉。但附近的居民希望,相關部門能把百姓的煩惱當做自己的煩惱,多想辦法,盡快解決這處垃圾擾民之禍,還他們一個健康的工作、生活環境。
□ 本報記者 肖芳 實習生 李婧一
近日,本報編輯部陸續接到濟南市歷下區東倉小區居民反映:該小區24號樓以南新建了一個垃圾中轉站和廢品回收站,不僅產生“隆隆”噪音,還散發出難聞氣味,嚴重影響了周圍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身體健康,希望相關部門盡快將其遷移到其它合適的地方。
8月初,記者先后多次赴現場采訪得知,該垃圾中轉站是由濟南市歷下區東關環衛所設立,東關片區所有居民小區、菜市場的垃圾都會在此裝車運到垃圾處理廠。這個中轉站藏身在巨幅廣告牌后,被遮擋得嚴嚴實實,平時不易被人看到。但其散發出來的臭味和噪音,卻讓周圍居民苦不堪言。
垃圾中轉站藏身廣告牌后
8月6日早上,按照投訴居民的指示,記者來到山大南路與歷山路交叉路口。在路口西北方向,有一段巨大的廣告牌,擋住了人們的視線。在此路口沿著山大南路西行50米左右,便可以看到一個寬約5米的入口。向里望去,兩輛藍色的垃圾運輸車映入眼簾,幾位穿著橙色工作服的環衛工人正在車旁忙碌。這里,就是那處惹出民怨的垃圾中轉站。
垃圾中轉站門口,并沒有設置任何標志性牌子。但是,隔著老遠就能聞到的陣陣撲鼻惡臭,暴露了它的“身份”。過往行人,要么皺起眉頭,要么掩鼻而過。
現場,幾位環衛工人正在把三輪車上的垃圾轉移到兩輛垃圾運輸車里。垃圾渣滓亂飛,蒼蠅在上方盤旋,地上污水橫流。
車斗滿了之后,工作人員按下操作按鈕,將垃圾提升到運輸車內。在此過程中,運輸車一直在“轟隆隆”作響,不時發出金屬碰撞聲,以及壓縮垃圾時的“嘁里喀喳”聲音。
緊鄰垃圾中轉站的,還有一個規模不小的舊廢品回收站,里邊堆放著舊門窗、塑料箱、啤酒瓶、碎玻璃、塑料泡沫、鐵皮桶等各類廢品。垃圾與廢品混在一起,堆在長滿野草的小土丘上,無人清理。
這樣一個臟、亂、差的地方,竟然位于濟南城市中心,被巨大的廣告牌“遮擋”起來。如果不是惡臭陣陣,人們恐怕很難想到,光鮮亮麗的廣告牌后,竟然垃圾成堆、蚊蠅孳生。
居民、環衛工均表不滿
濟南歷下東倉小區24號樓,距離這個垃圾中轉站不足100米。
每天凌晨4時左右,住在一單元的退休老人王大爺老兩口,就會被一陣陣金屬碰撞的聲音吵醒。王大爺對記者抱怨:“人年紀大了,覺也少了,被吵醒之后就再也睡不著了。”像這種凌晨三四點鐘就要被吵醒的日子,王大爺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過了兩三個月了。
被困擾的遠不止王大爺一家。住在一單元和二單元的居民反映,只要一刮東南風,從垃圾中轉站飄來的臭味就會“無孔不入”,鉆入居民家中。“大夏天的,卻連窗戶都不敢開了。”
記者了解到,東倉小區24號樓共有5個單元。垃圾中轉站處于一單元、二單元的東南方向,所以住在這兩個單元的居民多對臭氣不滿,而其余三個單元的居民主要是被噪音困擾。
居民們告訴記者,這個垃圾中轉站其實已經被居民“趕走過一次了”。中轉站原先建在東倉小區24號樓四單元和五單元的西南角,緊挨著居民樓。居民多次撥打“12345”濟南便民服務熱線投訴。沒多久,中轉站向南挪了挪,轉移到了現在這個地方。可是,惡臭和噪音擾民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對這個垃圾中轉站有意見的,不只是周圍的居民,環衛工人們對現在的工作環境也頗有微詞。
東關環衛所現有約40名環衛工人。他們每天騎著自備的三輪車,將各個居民區、菜市場的垃圾收集起來,運到此處進行中轉。由于沒有任何現代化輔助設施,工人們只能用最原始的方法轉移垃圾。他們穿著水鞋,站在垃圾車里,一鏟一鏟地將垃圾轉移到運輸車斗里。“用鏟子撩起垃圾時,臭氣就散發出來,居民有意見,我們環衛工也又臟又累,效率不高。”
此外,現場地面尚未進行硬化,仍是凹凸不平的泥土地面。污水大片堆積,不僅臭氣熏天,也給環衛工人工作帶來不便。“一是三輪車行動不方便,二是人得天天在污水里趟來趟去,走到哪里都是一身臭味。”
光靠“搬家”解決不了問題
周邊居民表示,近段時間以來,他們曾多次向“12345”濟南市便民服務熱線投訴,但問題遲遲沒有得到解決。
8月6日,記者前往東關環衛所反映此事。工作人員表示,環衛所已經接到不少居民關于此問題的電話投訴,目前正在處理過程中。
據工作人員介紹,由于東關周圍小區居民眾多,每日產生的垃圾也多,將垃圾中轉站暫時設置在這個位置也是無奈之舉。該垃圾中轉站原本位于濟南歷下長盛小區北區,但其所處地塊不久前被重新進行用途規劃,所以不得不搬到了東倉小區。在遭到周邊居民抵制后,相關部門負責人“正在研究解決辦法”。
時隔一周,8月12日,記者再次來到位于濟南歷下東倉小區內的這個垃圾中轉站,雖然現場還是臭味熏人、蠅蚊亂飛,但露天大垃圾箱已經消失不見,原先的垃圾小山也已經被部分清理。據周圍居民介紹,已有幾日沒有聽到垃圾運輸車的聲音,這個中轉站被“暫時取締”了。這一說法,得到了官方證實。濟南歷下東關環衛所工作人員表示,鑒于原址土地用途規劃尚未落實,垃圾中轉站暫時“搬回”原來的地方,位于長盛小區北區1號樓北側。至于規劃落實后垃圾中轉站將去向何處,工作人員表示“不很清楚”。不過,垃圾中轉站“重返”長盛小區北區,周邊群眾又該作何感想?
在遭到群眾抵制之后,垃圾中轉站又搬回舊址,只是暫時緩解民怨的權宜之計。如何避免垃圾二次清運帶來的污染,考驗著城市管理者的智慧。簡單地給垃圾中轉站“搬家”,只是轉移了群眾的意見和不滿,并不能徹底消除民怨。居民們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切實從群眾利益出發,把百姓的煩惱當做自己的煩惱,不拖延、不推諉,多動腦筋、多想辦法,盡快解決問題,還百姓一個健康的工作、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