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7月1日訊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生活頻道《生活幫》報道,最近《生活幫》一直在關注與高考有關的事情,總的來說,凡事出現的種種騙局都與一個“利”字脫不開關系,家長為了自己的孩子能上個好學校,不惜劍走偏鋒,也有些自稱內部的人士,在大包大攬的做著招生的買賣,之所以說是買賣,那不得不提到一個“錢”字。在濱州市濱州一中就發生了這么一件事,一部分學生交了一大筆錢,據說,這些錢能夠保證他們在外省參加高考。
濱州市濱州一中高三畢業生學生家長:“(2010年)孩子臨近中考的時候,我們聽到(濱州市濱城)一中的老師說,一中和廣西有聯合辦班的這種情況。”
學生家長口中的聯合辦學習班,是來自省外的一家教學機構搞的,說是可以把學生的戶口和學籍遷移到外省,并且能在那里進行高考。也就是平時所說的高考移民,但這次高考移民還有個更吸引人的條件,那就是在外省有學籍的同時,原學籍依然保留。
濱州市濱州一中高三畢業生學生家長:“它(濱州一中)也辦過幾期,所以說我們感覺廣西那邊,如果說能從那邊考試的話,分數要降低。孩子們能選一個比較好的學校。所以說我們填志愿的時候就報一中了。”
這些學生家長告訴記者,論教學質量,濱州一中并不是濱州市里最好的中學,但是只有在濱州一中讀書的學生才有高考移民的機會,所以很多家長就通過關系找到學校的馮校長,獲得了進入廣西班的機會。之后這些學生家長接到馮校長的電話通知,到濱州市的貴院酒店將錢交給一個叫黃灝的人,每個學生需要交付4萬5到5萬元不等。
濱州市濱州一中高三畢業生學生家長:“如果說學校沒有說承諾,沒有打電話的方式,交錢誰會跑到賓館,給陌生人交錢去?別說五萬也好,四萬五也好。就是四千五,五千也沒人交給他們。”
在2010年開學之后,學校并沒有直接設立所謂的廣西班,但是交過錢的學生都收到廣西的學籍證明和戶籍證明。可就在離高考還有半年的時間,這些學生突然接到通知,說由于某種原因,這些獲得雙重學籍的考生不能在廣西參加高考。
“說是今年不能考了,去年也有一批,這七八十人都是又把戶口遷回來考的。”
沒辦法,最后這些學生只能在濱州參加了高考。可是到現在,無論是濱州一中還是當初收錢的黃灝,都沒有給學生家長一個確切的答復,錢也沒有退還。學生家長多次給馮校長打電話卻始終無人接聽。
“您撥打的電話暫時無法接通。”
為了討個說法,學生家長再次來到了濱州一中,這次一個姓賈的副校長做出了答復。
濱州一中副校長賈校長:“聯合辦學,學校絕對不會和你(黃灝)聯合辦學。不會以學校名義跟你聯合辦學。所謂的廣西班,應該是加引號的,學校和他沒有任何的承諾。”
“有名無實” 廣西班與學校毫無關系?
副校長一句話噎住了現場的所有人,當初明明是只有上濱州一中的學生才有機會報名的廣西班,為什么現在與一中沒了關系,其實對于這種回答,實際上這些家長心里早有了準備。
面對副校長的說法,學生家長做出回應,當初通過學校這個平臺,大家才認識了黃灝,辦理了雙學籍。現如今黃灝收錢沒辦成事,學校轉而不承認當初辦過這個班。也不知道有雙學籍這件事。那校方是不是真的與這個叫黃灝的人沒有聯系?雙學籍的事情難道學校一點也不知情?
家長:“當時弄戶口也好,照相也好,當時班主任都知道哪個孩子知道廣西班。”
副校長:“因為孩子辦這些事,得跟老師請假,把這些信息和班主任老師說了,班主任老師那個孩子去哪肯定知道。”
學校班主任知道孩子雙學籍的事,校長卻對此不知情, 這未免有點說不過去。在學校家長一再追問是什么原因沒有讓學生在廣西參加高考的時候,這位校長透露了一點重要的信息。
“當時黃灝來的時候,他就是拿著廣西當地政府的文件,那個原文我見過他那個文件。”
在與這位副校長的交談中記者了解到,在這個廣西班開辦之前,濱州一中曾經辦過一個上海班,由于其中出了不少麻煩事,從此以后學校就不再開辦外省班,不過從這位副校長的話語中可以聽得出來,學校與黃灝早就有聯系。
“咱和上海聯合辦學之前,黃灝和濱州聯系挺廣。咱有好幾個孩子都是他送到上海的。”
最終這位副校長同意把事情轉告馮校長,盡快幫忙聯系黃灝,解決家長的問題。就在學生家長離開學校,走到不遠處的一家酒店門口懸掛的海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海報上寫著“上重點,上本科,請來江西參加高考”,隨即,記者來到了海報上標注的招生辦公室,并且以高一學生家長的身份和他見了面。這個工作人員自稱是江西鷹潭外國語學校的工作人員,專門負責到濱州來招生。而家長發現,這個人與黃灝有關系。
“上海那個人(黃灝),通過我杭州的朋友關系找到我,問我這邊學生怎么弄,去年轉了20幾個到我這里來。都考得不錯。”
“廣西班的轉到你那里去了?”
“嗯,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