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日報6月30日訊 “半年來沒有一個人報名申請貸款,指標該怎么完成?”日前,在街道辦事處工作的王女士向記者訴苦。原來,單位給她下派了小額擔保貸款指標,原本以為創業人員缺乏資金,對申請貸款應該充滿熱情,沒想到竟然無人申請。
6月28日上午,記者來到某街道辦事處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大廳業務辦理區設置了人力資源、社會保險、就業服務、勞動維權等服務窗口。記者以創業者身份,向就業服務窗口的工作人員咨詢小額擔保貸款業務,工作人員李女士非常熱情,耐心詢問記者的店鋪在哪個位置,戶口在哪里,有沒有營業執照等等。
這種熱情的服務,記者在另外一個街道辦事處下轄的居委會也遇到了,負責小額擔保貸款的一位男士積極推薦,還給了電話以及網絡聯系方式,把詳盡的政策規定發給記者。
王女士解釋稱,同事之所以這么熱情,是因為“頭上有指標”,和年底考核成績掛鉤,負責宣傳工作的她今年第一次被下任務,單位派了1個小額擔保貸款申請指標。“本來是同事的,他被調至別處,指標就落我頭上了。”王女士為了完成任務,一有機會就向周邊經營業戶和小企業宣傳,然而半年過去了,仍無一人申請。
據悉,為解決勞動者創業面臨的“資金難”問題,2002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會同財政部、原國家經貿委、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聯合出臺了《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管理辦法》,2003年,濟南小額擔保貸款政策開始實施,經過10年的發展,政策惠及人群從下崗失業人員擴展至登記失業人員、軍隊退役人員、被征地農民、殘疾人、隨軍家屬、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和城鄉婦女等8類人群。
記者了解到,貸款額度一般為5萬元,高校畢業生和婦女創業能申請到8萬元,從事家庭服務業的最高不超過10萬元;從事微利項目的,由財政貼息,微利項目是指除國家限制行業(包括建筑業、娛樂業以及廣告業、桑拿、按摩、網吧、氧吧)以外的所有項目;貸款期限最長2年,可展期1年。
如此優惠的條件,卻沒有獲得創業人員的積極回應。“進社區宣傳、現場咨詢會沒少開,但就是不見申請的人。”王女士所在街道工作人員劃片分組,入戶為公司單位和經營業戶講解小額擔保貸款政策,除此之外還召開現場咨詢會,制作了宣傳板、宣傳條幅、宣傳單頁。然而,強大的宣傳攻勢并未獲得顯著的工作效果,據王女士透露,她所在街道因小額擔保貸款申請人數太少,有工作人員為完成指標,動用親戚朋友幫忙蒙混過關。
“實在找不到人,只好讓親戚填表申請,過了2年,再把錢還上,先完成任務再說。”王女士反映,小額貸款申請找人難已成了街道一項公開的秘密,其他街道也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