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孟燕
根據龜山氣象觀測站的數據,28日省城最高氣溫為35.7℃,但是記者當天下午4點半在經十路測得的溫度高達44℃。高溫來襲,酷暑難耐,市民質疑觀測溫度太“保守”,同時考慮到龜山觀測站遠離市區,海拔較高,“高溫停工”以龜山數據為準并不合理。
質疑一
為何實測溫度比預報的高
“這么熱的天,出門都需要勇氣。”28日,市民任先生在大街上走了5分鐘就已經汗流浹背,感覺非常不適。下午4點半,記者在經十路體育中心附近將溫度計置于室外10分鐘,溫度計上的指針一下子飆升到了44℃,這還不是最熱的時候測得的溫度。但是,根據龜山氣象觀測站的數據,市區最高溫為35.7℃,刷新了今年的最高溫紀錄。
27日下午2點,記者在東八里洼附近用溫度計測得室外氣溫為38℃,一位七旬老人在街頭中暑暈倒,但是當天統計的最高氣溫為34.7℃。
室外體感已經非常不適,為何實際觀測溫度如此“保守”?濟南氣象臺臺長李本亮介紹,氣溫是以龜山氣象觀測站為準,是指百葉箱里的溫度,它是在草坪上、距離地面1.5米、通風而且不受陽光直射下所得出的溫度。天氣預報的氣溫主要參照每天的觀測氣溫,經過預報員的“會商”出爐。
“體感溫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同樣的氣溫,陽光下和樹陰下,有風和無風,濕潤和干燥,感覺差別至少可達5攝氏度以上。”李本亮指出,在烈日烘烤下的瀝青或水泥地面,地表溫度可能高達70℃。
質疑二
龜山數據是否具代表性
“龜山觀測站遠離市區,海拔較高,以此為準的觀測、預報與實際相差太大!”28日,在新浪微博上,不少網友質疑。
據了解,上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濟南市區氣象觀測站建在北部無影山,觀測環境好,代表性佳,但是由于城市不斷擴建,探測環境受到嚴重影響,1999年觀測基準站搬到南郊龜山山頂。
有氣象愛好者指出,龜山新址遠離市區,海拔高于市區120米左右,山頂局部小氣候明顯,無法反映濟南市區的真實氣候。
“當時選擇遷址到龜山,主要考慮到龜山一帶受人為因素影響較少,建站時周邊沒有高樓。”李本亮坦言,龜山觀測站的溫度確實與市區相差1℃~2℃之間。“沒辦法,氣象觀測站要求周邊沒有高樓,市區寸土寸金,根本沒有建觀測站的條件。”李本亮表示無奈。
質疑三
高溫停工以啥數據為準
按照濟南市的“高溫停工令”,各建筑工地凡氣溫達到30℃以上,從中午12點到下午2點30分停工;氣溫達到35℃以上,從上午11點到下午3點停工;氣溫達到37℃以上,從上午10點到下午4點停工。
“溫度是以濟南市氣象臺的天氣預報為準,如果預報第二天的氣溫達到37℃以上,就要按規定停工。”28日下午,濟南市建委相關負責人明確表示。
山東氣象愛好者群里有網友表示,2010年7月31日,濟南市立三院一天內接診的40例中暑病人中有多人經搶救無效身亡。“當日的最高氣溫已經超過了38℃,但是龜山國家氣象觀測站觀測的數據最高溫為36.9℃。”該網友指出,如果龜山觀測站的觀測數值偏低,以此為基礎的天氣預報也會偏低,而實際氣溫較高,那么“高溫停工”就失去了意義。
醫生指出,氣溫達38℃時,人體通過汗腺排汗已難以保持正常體溫,肺部會急促“喘氣”呼出熱量,心跳速度隨之加快。此時,各種降溫措施、心臟藥物保健及治療等措施務必要到位。而39℃是個危險的數字。這時人體的汗腺瀕臨衰竭。盡管汗腺疲于奔命地工作,但可能會無能為力,很容易出現心臟病猝發的危險。
氣象愛好者建議: 張莊機場再建個觀測站
氣象愛好者“烏拉諾斯6282”建議,可以借鑒國內部分城市的經驗,建立濟南市區城市氣候觀測站。“可保留龜山觀測站為國際交換站,對于市區的預報、預警,以城市氣候觀測站為主。”他建議,城市氣候觀測站可選址在濟南西客站以東附近,以老張莊機場為最佳。這里高層建筑少,開發強度較弱,人為影響較小,同時地勢平坦,海拔、風速、濕度都與市區相近。